郑州男子收藏300余件史前文明生产工具,穿越千年对话先民

2020年05月14日20:31

来源: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弋

  “这件是月牙形双孔石刀,那件是单孔石斧,还有边上这件体型较大的砍砸器,这些都是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还有这些,你能猜到它们的用途吗?”当资深藏家邵晓光面对着自己收藏了20年左右的一箱“宝贝”,并对记者介绍其功能时,言语中透露着一丝难以掩盖的兴奋。

  ▲资深藏家邵晓光在古遗址考察

  早就听闻郑州有这样一位藏家,他的收藏专项与那些喜欢瓷器玉器古钱币的藏友均是不同,对他而言,那些横七竖八摆在箱子里的石头才是他心爱的宝贝。这让记者心中陡生疑问,因为在民间收藏市场上,这些几千年到上万年前的生产用具价格并不高,升值空间也不算大,那么,邵晓光为什么对它们情有独钟?他的一句话,解开了记者心中的谜团,“看着它们,我有一种与先民对话的感觉。”

  “要说玩收藏,我还得感谢我奶奶”

  为了对这些史前文明石器一探究竟,5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邵晓光在郑州市中原区的家中。

  待到记者进门,就有一种感觉,与其说这是一户人家,不如说它是一间小小的雅室——在客厅一侧的墙上,悬挂着七八口唐宋时期的梅瓶,有黄釉和黑釉的,也有褐釉的,这些梅瓶的品相大多完好,里面还插着绿植,很是雅致;在客厅另一侧,古意盎然的老家具和桌上的茶台相得益彰;书房的门上,挂着一串小铜器,小风一吹,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小铜器其实就是以前人们用的鞋拔子,我认识一个音乐教授,他可以用这些鞋拔子敲出旋律,而我就做不到,索性当成风铃,挂在门框上。”

  ▲新石器时期 孔状器 功能不明

  谈及收藏,邵晓光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他奶奶是满族人,奶奶的爷爷是清末时期宫里的太医,因而家中经常有皇帝或大臣赏赐的物件,令他记忆最深的是两颗翡翠白菜,在他小时候,每到过年,奶奶就要把这两颗翡翠白菜请出来,放在水里,寓意来年“百财”,讨个好彩头。“现在回想起来,那两颗翡翠白菜确实是好东西,放在水里水都会变成翠绿色。只可惜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流传下来。直到现在,家中还有一件翡翠心形戒面和一个田黄石狮子,也是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

  邵晓光感慨道,“从小我就喜欢这些老物件,上大学时我的专业也是中文,学中文的人都比较‘崇古’嘛。自从文物市场放开后,我就养成了逛古玩店和地摊的习惯,因此我的收藏范围也比较广泛,从陶瓷杂项到民俗器物均有涉猎。”随后他强调,对他而言,史前文明才是他的收藏专题。

  “石斧石矛石镰刀,先民手艺不一般”

  在邵晓光专门存放史前石器的手榴弹箱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石斧,还有打磨光滑的石矛和石镰刀。尽管记者曾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罩子见过类似的器具,但真正把这些石器拿在手里才感觉到,他们与普通的石头有着天差地别。

  ▲新石器时期 石斧

  例如这件石斧,尽管个头不大,拿在手里沉甸甸地,足以可见其质地坚硬。石斧底部有开刃,尽管几千年的岁月早已使石斧刃部不再锋利,但摸上去依然有点割手。而且可以明显地看出,能把石头打磨的如此光滑,依靠那时简陋的工具,着实是一件难事。

  ▲新石器时期双孔石刀 为收割器

  邵晓光又给记者展示了这件双孔石刀,记者看到,这块石刀上有两个孔,应该有穿绳固定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石刀是双面打孔,也就是说,是从石刀的两面分别磨出孔道,最终汇于一点将其凿穿。在记者以往接触到的双向打孔工艺,多见于出现在商周时期的玛瑙玉髓上,由此看来,双向打孔技术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掌握了。

  ▲这是什么?疯狂的小鸟?

  在众多史前石器中,有一件鸟形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两端有眼,中部有喙,简直是疯狂的小鸟卡通形象。鸟头顶部也有一处孔道,难道是悬挂在某处进行祭祀之用?亦或是某个部落的图腾?“现在我们判断这些史前石器的用途,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从它的外形与现代的生活用具联系在一起从而进行推测。”邵晓光表示,他也不知道这只疯狂的小鸟在当时究竟是做什么的。他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科学家就开始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这些史前石器,看看是否能找到它的使用痕迹,例如在某些农用石器的表面还能提取到谷物的残渣,从而判断它的用途。

  看到这里,您心里或许有个大大的疑问:这些不起眼的石头,怎么能够判断出是什么时期的,又如何才能保证它是真的而不是后人仿造的呢?

  ▲2018年邵晓光收藏的砍砸器 顶端有刃

  邵晓光告诉记者,这些史前石器是他这些年在收藏市场上收来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在20年前的时候,这样的石器有很多,一件也就30元左右,品相好一点的,一两百元钱就能收到。例如墙角那个大家伙,是2018年的时候我在市场上花了5000元收来的砍砸器,相对来说已经算挺贵的了。如果有造假仿制的时间,还不如去做一些假瓷器玉器来钱快。”邵晓光笑着说,这些石器造假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别说上面的使用痕迹很难作假,就算真做出来了,也是赔钱的买卖,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做,毕竟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不值钱”的。

  “它们最终的归宿,应该是博物馆”

  在采访中,邵晓光曾对记者多次强调,他非常反对将藏品当做商品来看待,因而他也没有把收藏的行为当作投资,静待这些藏品升值发财。在他看来,在这些史前石器上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远远高于金钱的。

  因此,为了能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史前先民的生活,他曾多次将这些藏品借给相关机构展览吗,由于所有的石器都是来源于黄河流域文明,因此展览地大多在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除此之外,媒体人出身的他,他还写了一本关于史前文明石器赏析与研究的书,将他这么多年研究的心得汇总其中。

  ▲打磨有质的石斧

  当记者问及对这些藏品以后的打算与规划时,邵晓光坦言,这些石器若在普通藏家手里,意义并不是很大,它们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博物馆。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