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王绣:呼吁以法律形式将牡丹定为国花

2020年05月19日09:4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你是否支持将牡丹花作为国花呢?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就将关注点落在了这里。

传道授业、公益讲座   致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她已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直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近两年,她不断在议案中呼吁创新宣传形式、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促使民众更主动了解、亲近传统文化。

今年78岁的王绣从事文博工作多年,近年来,她欣喜地看到国家在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全国的150处大遗址文化保护中,洛阳就有6大遗址,她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大遗址保护细则,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保护融入城市的发展建设中。

现在的王绣除了在大学教课外,只要身体允许,还会举办公益讲座、到偏远地区的爱心小学讲学……

万事俱备  建议以法律形式将牡丹定为国花

谈到牡丹,王绣如数家珍,她说:“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却没有国花,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众的呼声,以立法形式确定国花时机已经成熟。”

全国评选国花专家组提出的国花的基本条件包括:起源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品种资源丰富;花姿、花色美丽大气,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文化底蕴深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上述条件,王绣认为牡丹最适宜做国花,因为它原产中国,有4000多年发现史,十大花型九大色系,生命力旺盛,分布地域广,且自古即赋予花冠群芳、富贵吉祥的寓意,最能体现泱泱大国气度,有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意。据统计,历史上记载牡丹栽培、谱录、志记的作品有四十多部,咏诵牡丹的诗词歌赋一万多首,牡丹纹饰、图案等元素作为吉祥富贵的象征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牡丹产业化程度较高,集观赏、药用、食用等多种价值于一体,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以牡丹题材衍生的文化艺术创意产品呈现出勃勃生机。

同时,将牡丹推为国花有着传统基础。唐宋时期,牡丹即为“花中之王”;清代明确牡丹为国花;《辞海》记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59年,周恩来就提出“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在1994年评选国花的活动中,全国各省区都推举牡丹为国花;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布《征求牡丹为我国国花意见的通知》和《投票:我心中的国花》,调查社会对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的意见,结果显示,支持率占79.71%。

作为《关于尽快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的建议》的牵头提议人,王绣为此非常振奋,她高兴地告诉大河网记者,希望尽快将牡丹作为国花落地成文,以法律条文确定下来。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