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周口之西华篇:谋发展 换新颜 促脱贫

2020年05月23日11:4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苗海波)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积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那么,各地乡村振兴到底完成得怎么样呢?5月19——20日,为实地感受各县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周口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办组织大河网等14家网络媒体深入西华、太康、郸城、淮阳等四县(区)开展了“乡村振兴看周口”的主题采风活动。5月19日上午午,大河网记者与采风团一起走进西华,来一睹西华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西华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市委提出的“六村共建”为抓手,充分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以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在全县打造出多个美丽宜居乡村。

西华黄桥裴庄村:智慧赋能,做活“桃经济”,打造美丽宜居村庄

如今,每年到3、4月份,西华黄桥裴庄都会吸引数十万省内外游客前来欣赏“万亩桃园”。据了解,为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新路径,裴庄村大力发展“桃经济”,利用物联网,为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去年,裴庄村万亩桃园大力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装上了“千里眼”,网上直播桃树松土、浇水、施肥、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形成了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上淘宝网,一二三产业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桃”产业。

同时,该村还将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探索桃饮料、桃木制品等项目开发,真正做大“桃”产业,叫响“桃”品牌,做活“桃”经济。与此同时,积极推广“桃园间作套”种新模式,新发展七彩油菜300多亩,全村油菜面积达1000亩。据了解,由于“万亩桃园”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游客和线上点击量也节节攀升,为该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全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也有了不少提高。

据悉,目前,裴庄村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2006口人,耕地面积2550亩,先后荣获了周口市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下一步,该村将在各项工作中完善思路举措,凝聚各方合力,力争将该村建成布局美、增收强、村容靓、文明和谐的美丽宜居田园。

红花集镇龙池头村:产业兴旺带动乡风文明,打造“高颜值”宜居村庄

走进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村,只见宽阔平坦的村道纵横相交,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排排绿化树点缀其中,一条清澈的沟渠穿村而过,致富桥连接沟渠两岸,文化广场宽阔大气。整个村庄整洁而干净,幽美而富饶,让人完全置身于田园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据了解,该村于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8年又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对此,龙池头村村主任荆华亭说,他们村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通过“六村共建”将龙池头村打造成为靓丽的村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龙池头村不仅注重美化环境,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弘扬文明乡风,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重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从而提高村庄整体颜值,让村名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华泰办事处茅岗社区:以精神文明建设激发脱贫奔小康内在动力

近年来,茅岗村按照西华县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为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激发农村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自2017年以来,茅岗村以乡村振兴学堂为载体,每年进行“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子”和五美家庭(和谐美、绿化美、文明美、卫生美、整洁美)评选,注重精神方面的熏陶,让村民自觉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乡风。

茅岗村在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下足功夫,以家风促乡风带民风,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推进形成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如今的茅岗社区,花园式的村庄、整齐的街道、富足美满的群众生活……走进村庄好像走进了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同时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西华乡村发展的新面貌、新变化、新气象。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