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丨六里路,越千年——李庄纪事

2020年06月02日07:22

来源:大河网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雅鸣 李虎成 代娟

  封丘县李庄镇境内的黄河大堤上,竖立着一座“铜瓦厢纪念碑”。160多年前,黄河从此处决口,夺济入海,这成为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

  李庄镇的大多数百姓世代居住在黄沙漫天、水患不断的黄河滩区。5年多前,省委、省政府作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扶贫重大决策,李庄镇5个村成为第一批迁建试点,李庄新区开始启动建设。

  几年过去了,铜瓦厢纪念碑几公里外,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走进72岁的曹文勤老人家,客厅里挂着一幅他自己手绘的百花迎春图,图两边写着:“跟着党中央,一步进小康。”

  从堤内到堤外,相距不过6里地。但从当年“有女不嫁河滩小”的穷村破院搬进如今水电气暖齐全并带电梯的住宅楼,在老曹看来,这种日子简直是“一步登天”,一圆千百年小康之梦。

  十字街头争看榜

  5月29日上午10时许,李庄镇堤湾村最热闹的中心十字街头,东南角墙上的一块液晶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一串串数字,有户主、交款人、交款时间、交款方式等信息。

  90岁的李秀荣老人,颤巍巍地走到屏前,一遍遍地问人:“恁帮我看看,俺家俩儿是几号?”旁边的妇女对着老人的耳朵喊:“大娘,你都问了好几遍了,放心吧,错不了!”老人高兴得连连点头。

  显示屏上公示的是村民们的选房号码。2017年8月,李庄新区最后9个村启动搬迁前的保证金缴纳程序,在银行交钱时间直接决定选房顺序。近日,群众搬迁在即,镇里开始逐步公示各项信息。

  “俺家是1号!到时候第一个选房!”邻居们还在仔细找着自家的号码,77岁的高明粉抱着胸站在人堆里,昂着头,一脸欢喜。缴纳保证金那天,她的儿子天还没亮就起床排队,就为抢个先。

  从有疑虑到争着搬,这中间有不少故事。俄湾村村民吴贵海家是第二批搬迁户。刚开始启动搬迁时,他老觉得搬迁“弄不成”,迟迟不愿去缴纳保证金,全村380户,他排到374号。结果眼看第一批村民入住配套齐全的新区,他到处找人加钱换号也没人换。

  “俺巴着赶紧搬家,孩子们上学近,俺也可以去厂里上班了!”找到自己家的“157号”,36岁的贫困村民刘书玲忍不住说起她的小愿望。

  据介绍,李庄镇滩区迁建19个试点和搬迁村中,已先后搬进去10个村的21519人。目前,包括堤湾村在内的最后一批8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正处于公示搬迁人口、选房排号阶段,预计今年中秋节前全镇4.2万人全部搬迁完成。

  苏大敏的扶贫干部“兄弟”

  竹岗村56岁的脱贫人员、回族村民苏大敏家院子里,一条五六米长的葡萄架很是惹眼,老远就看见藤枝上刚结出的一串串小葡萄。5月29日,记者与镇干部一起到她家走访,苏大敏麻利地跑进屋里端出了小凳子,招呼我们坐在满目翠绿的葡萄架下。

  “大敏姐,你家孩子们的务工补贴到账没?”镇里的包村干部王卫堂问道。

  “卫堂兄弟,我刚查过,都到账啦!”王卫堂是镇文化站站长,苏大敏笑着对记者说:“俺只叫他‘兄弟’,觉得可亲!”

  让苏大敏觉得“可亲”的人,还有很多。她高声大语地随口说出一溜儿扶贫干部的名字:新乡市园林绿化局驻竹岗村第一书记樊守建经常到她家嘘寒问暖,最爱骑自行车走街串户看谁家有啥难处,前年一场自然灾害导致庄稼减产,他跑前跑后帮村民协调补贴款;前几天,有贫困户大蒜收不上来,另一名包村的镇干部刘云宁和村干部们一起跑到地里帮忙;市园林绿化局帮扶干部苏天南每次来都没空过手,给她的小孙女买衣服、带牛奶,还送来米面油……

  几年前,苏大敏的丈夫因肝癌去世,生前为他治病,家里塌下20多万元的窟窿。“掌柜的刚走那两年,我觉得天都要塌了。这几年,国家有恁多好政策,俺家不仅还清了欠债,马上还要搬到新区去,想想,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说起如今的日子,苏大敏笑中带泪,眼里闪光。

  微风吹过,葡萄架下一阵凉爽,旁边的月季开得正好。记者问:“马上搬家了,舍得老院吗?”

  “新区建得‘条条是道’,早想搬了!”苏大敏快人快语,扭脸笑着向一旁的镇党委书记陈明说,“陈书记,俺有做糖葫芦的手艺,搬到新区后,想申请个摊位。”

  “放心,我给你安排!”

  “那等冬天,你们可一定要来尝尝俺做的糖葫芦!”

  镇党委书记的“群众观”

  常西村是最后一批搬迁村之一。村中心最热闹的路口,张贴着人口认定和房屋类别、面积公式表。表上,每户认定的人口、身份证号、与户主关系、房屋等级类别、认定依据等信息,一目了然。

  即使表格内容已经核实了多遍,陈明还是不放心,早早安排督导组进到各村督导。说起来,督导的都是小事儿:公示表张贴得会不会过高?字体是否太小?表下面是否附上了包户干部、包村领导及村党支部书记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这些事儿说起来都很小,但群众最看重这个。”陈明说,既然是公示,就要彻底公开展示,不能藏着掖着,要让群众清楚明了。比如,群众缴纳保证金的排号时间要精确到秒,房屋面积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人口认定信息要具体到与户主关系、身份证号,留下联系方式是为了群众有疑问随时解答、有差错及时改正、有举报随时受理。他说:“往往公示出来后,群众不仅关心自己家的情况,而且更多地关心其他人的情况,要看村里跟自己情况类似的家庭是否占了便宜。不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线,新房建好了也搬不成!”

  生长在黄河岸边的陈明,知道滩区群众的苦难和心愿。但如何把滩区迁建的好政策落实好,把好事儿办好?“家是群众自己的,具体搬不搬、怎么搬,光靠党委政府拍板肯定不行,还得群众当家。”

  于是,从迁建开始,镇党委就充分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创新运用党支部领导下的“联户代表制度”,把党小组建在“百联户”或“十联户”上,每个“十联户”中保证有一名党员联系群众,党支部、村委会、党小组、党员、迁建理事会、“百联户”代表、“十联户”代表组成大联动网络,群众的所有事儿都由群众自己商量决定。

  建房过程中,工程质量咋样,建筑用料、电梯品牌甚至瓷砖面盆选哪家,怎么搞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决策、监督。“在城市电梯房中,低层房价要低于高层价格。可农村百姓更喜欢接地气,选二楼三楼的多,联户代表最终决定将二层、三层定价最高,那我们就按群众的意愿来。”陈明说。

  时刻以群众满意为前提,自2014年以来,李庄镇迁建过程中“无一户强拆,无一户上访”。

  采访手记

  同处铜瓦厢决口处的黄河最后一道弯,封丘县李庄镇的对岸——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也曾经被风沙和饥饿笼罩。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张庄先行一步,积极发展蜜瓜、褐蘑菇等产业和乡村游、红色游项目,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已是一个崭新的“康庄”。

  原本同处一源的张庄如今找到了滩区发展的路径。陈明向记者透露近期将专程跨河去取经。毕竟,对于目前的李庄来说,搬迁只是第一步,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任务还很重。

  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李庄正努力建设以“铜瓦厢”命名的黄河生态廊道,发展林果、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和“林下经济”;同时,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占地1500亩的铜瓦厢产业园区。

  生逢其时。在号称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分处左右岸的李庄和张庄都在发生千年巨变。可以预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际,黄河两岸,将有更多的张庄、李庄,蝶变成“康庄”!

  乡村名片

  封丘县李庄镇,位于封丘县城东南35公里处,东、南两面面临黄河,全镇22个行政村中,原来有18个位于黄河大堤内,是典型的黄河滩区镇。

  201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三山一滩”扶贫重大决策,李庄镇18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的4.2万人口被列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即将全部搬进黄河大堤外两公里的李庄新区。

  今年,李庄新区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当地一个集商贸、物流、产业、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宜居城镇,也将成为带动封丘东部发展的副中心城镇。

  相关推荐

  ·百名记者进百村丨老支书的“难”与“不难”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