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我的家 | 从“零界碑”极目长河 孟州奏响“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协奏曲

2020年06月10日10:5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6月9日上午,天降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给“黄河岸边我的家”主题采访活动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黄河岸边我的家”主题采访活动媒体报道组在孟州市黄河堤防零公里采访 牛联平摄

在黄河左岸千里之堤的起始处,从“黄河源”到“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枢纽”再到“黄河左岸起点中曹坡”,一边是讲解员对黄河的讲解声,一边是悦耳的雨声,声声相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黄河文化苑,高15.8米的“黄河楼”见证和俯瞰着1500平方米的温孟滩微缩景观;雨水吧嗒吧嗒从伞面滑落,积少成多,在景观河中缓流向前,让人不禁感受到温孟黄河滩区的真实模样。

 

 黄河孟州段景色 孟轩摄

黄河,源远流长......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孟州人民的母亲河,她在孟州境内缓缓流淌28公里,千年万年,生生不息,从古至今,黄河对孟州的影响十分深远。

如今,从孟州黄河左岸起点中曹坡“零界碑”到逯村控导工程、开仪控导工程、化工控导工程、黄庄险工,从“黄河文化苑”到“锁水阁”再到“温孟滩”,一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协奏曲正徐徐奏响。

零界碑:不只是千里“悬河”长堤起始处 更有文化内涵

黄河在进入孟州市之前,处在峡谷之中,水流湍急,通过小浪底水库流入孟州境内后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孟州以东直至郑州、开封、兰考世所罕见的“悬河”景观,历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泛滥。

黄河堤防,是我国劳动人民同洪水斗争的历史见证。西汉水利学家贾让认为,黄河筑堤始于战国。当时,沿黄诸侯各国“雍防百川,各以为利”,齐国首先在离黄河25里的地方筑堤,使黄河回流,西泛赵、魏。赵、魏也在离黄河25里远的地方作堤,把黄河夹起来,使河水只能在这两堤间滚动游荡,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黄河堤防。西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治河,他动用几十万人修筑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荥阳,东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黄河得到初步控制。自古黄河大堤起于孟州,比右岸的起于荥阳的要长近百公里,故孟州有黄河第一坝之称。

孟州市黄河堤防发端于城西南七公里之曹家坡,从孟州以下,黄河开始有了堤坝。千里黄河左岸堤防修筑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1974年冬至1975年春,有关部门对堤线进行加高加培,形成了今天堤线长15.43公里的黄河大堤。

 

 孟州黄河左岸堤防起点中曹坡 孟轩摄

1996年10月,为纪念人民治黄50余年来的丰功伟绩,在孟州市中曹坡村头,由孟州河务局自行设计、施工建造了黄河左岸堤防起点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原黄委主任袁隆题写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中曹坡”十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背面碑文介绍黄河风情、历史概况,颂扬人民治黄50年的巨大成就。石碑由一近5吨重的整块南山青石制作,总高3米,代表了治黄职工对母亲河的深情;碑面长2.86米,代表黄河流经孟州市境内28.6公里;高1.543米,代表孟州境内整个堤防长度15.43公里;碑厚0.3米,表示孟州市有逯村、开仪、化工3处控导工程。

2018年,孟州河务局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挖掘零公里纪念碑的文化内涵,绘制极目长河文化长墙,该墙用通俗易懂的彩绘形式展示了位于青海的腹地黄河源,到流经的“黄土高原”“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左岸起点中曹坡”“花园口”等有纪念意义和生动故事的地点,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堤防零公里整体面貌,为黄河千里堤防增加了一处有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

黄河文化苑:不止有诗和远方 还有不变的“黄河魂”

走进黄河文化苑,大禹雕塑身后的巨石上书唐朝寒山的诗句:“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

 

 “黄河岸边我的家”主题采访活动媒体报道组在孟州市黄河文化苑采访

温孟滩微缩景观区的景观石上书唐太宗李世民所写的《黄河》:“河源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震自龙门。”

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创作的唯一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条山苍》依然在列:“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此外,引用清朝完颜麟庆根据一年四季不同所写的关于凌汛、秋汛、桃汛、伏汛的《河工四汛诗》制作的石刻,不仅让黄河文化苑多了几处美丽景观,更对黄河汛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孟州黄河文化苑,位于“韩愈故里”孟州市城区正南方向5公里处的开仪控导工程,全长1860米,面积约0.25平方公里,这里不仅展示高雅诗词歌赋、名篇佳句的“诗和远方”,更有不变的“黄河魂”,向人们解读治黄策略,展现治黄技术。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东汉王景提出的“宽河行洪”,明代潘季驯倡导的“束水攻沙”,贾让的“治水三策”.......在治水名人园,我国治水历史上涌现出了诸多的治水名人,他们为治水做出杰出贡献,不仅兴了利、除了害,至今仍在激励这每一个到此参观过的后人。

“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明末潘季驯的治河策略。“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漫步河之策区域,雕刻在石头上的从古到今的一些治河思路和策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现代治河气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她以百折不挠、咆哮奔腾的气势,塑造了炎黄子孙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为了让人们铭记先辈们的治河精神和现代黄河精神,围绕移民纪念亭,孟州市将黄河精神、抗洪精神等内容也一一作了展示。

 

 “黄河岸边我的家”主题采访活动媒体报道组在孟州市黄河文化苑采访

在河工雕塑园,依据当年真实的历史资料修建的黄河埽工、根石探摸、手推独轮车、捆抛柳石枕、油锤打桩、手硪打桩、河工、灯台硪、石滚硪九组雕塑,不仅纪念了老一代河工的愚公精神,同时在可歌可泣的防洪抢险的历史中,把黄河传统文化用更生动的方式发扬光大。

 

 砌石护坡示范工程

“牛舌”粗排(牛舌坡),席花子扣(干砌),丁扣平缝(干砌),平扣花缝(干砌)......在石方工程示范教学区,选出的11种,利用3个坝档一一实地做出的砌石护坡示范工程,不仅让黄河文化苑成为一个砌石护坡示范工程的简易教学基地,在美化黄河的同时,更让大家增加了对黄河、治河的学习和了解。

编辑:姜秋霞  审核 :聂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