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产品撬动县域经济“大杠杆”! 2019年河南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2020年06月11日11:4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政务记者 申华)6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县域强音”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和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部分示范县(市)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发布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介绍,河南大力推动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不断巩固提升农产品加工大省的优势地位,2019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

  永城: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永城样板

  永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也是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永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廷振介绍,永城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面积206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80万亩,小麦产量稳定在18亿斤,居全省第2位。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9.7万亩,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粮食不减产”。围绕“四优四化”,实施了“3030”工程,建立富硒小麦和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各30万亩,并选取了5个万亩方,实现富硒面粉源头可追溯,让富硒面粉市斤单价达到10元以上,实现了优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永城依托“中国面粉城”优势,通过“三链同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组建了华星、三顺、汇丰、远征、金源五大面粉食品集团,年加工小麦58亿斤。培育了6个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中粮集团百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和林洋光伏、协鑫光伏产业基地,生猪年生产能力由37万头提高到230多万头,实现了“生猪保供应”的目标。打造了时庄村、黄桥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通过这些,带动了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县域治理“三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安:“小樱桃”撬动沟域经济“大杠杆”

  沟域经济是洛阳破解丘陵山区发展难题,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深度变革的一种新模式。新安县通过发展沟域经济和乡村旅游,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新安县作为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全县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27万亩,其中,新安樱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面积8万余亩,规模豫西之最,远销北上广,年收益超过10亿元,“小樱桃”撬动了沟域经济“大杠杆”。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新安县通过沟域内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务工就业、代种代养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贫困户2545户8709人实现稳定脱贫。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依托县域内1家5A、3家4A、4家3A级景区,创新龙头景区带动、民俗文化融合、生态旅游康养等模式,打造休闲农庄35个、采摘园58个,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叫响了“丝路汉关、山水新安”“心安礼得”等文旅品牌。截至目前,新安县已经成功打造12个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覆盖24.9万人,年综合收益超过20亿元。

  灵宝:“苹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灵宝苹果是灵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泉钧介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品牌价值186.42亿元,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

  可以说,“苹果经济”为灵宝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在苹果生产方面,灵宝将苹果生产管理细化为99道工序,确保灵宝苹果的品质。同时,近两年更新老果园10万余亩,引进新品种23个,品种结构得到优化。培育壮大苹果龙头企业,运用4.0苹果智能分拣线、冷链物流运输,24小时内入库冷藏,确保苹果品质。对现有的果汁、果醋、果酒等加工工艺改造提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广“果—菌—肥—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以苹果剪枝代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目前食用菌年产量1.2亿袋、总产值15亿元,今年灵宝获批了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伏牛山香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灵宝金苹果”品牌,在全国开设统一标准的苹果直销、联营、加盟销售店,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冷链交易中心,积极探索产销新模式。目前,全市果品企业53家,年吸纳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带动果农年增收3亿元,灵宝苹果产业化集群总产值达207亿元。

  邓州:用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平台带动农民增收

  邓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俊峰介绍,2019年6月,邓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入围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这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邓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立于2017年3月,位于邓州市西部,土地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耕地23.8万亩。目前,园区内探索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通过带动就业的酬劳利益机制、保底价收购的利益保障机制、提质增值的产业链利益分享机制、股份分红机制、为民代储的“久友”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利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支持模式,带动养殖、种植农户20000户。近三年,通过“合同保底价收购”+“二次分配”、农民参股分红等方式,从龙头企业直接收入中返还农户收益7000万元,占企业盈利的20%。

  固始:打造“固始品牌”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紧盯区域自然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打响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激发农业活力,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壮大,不仅成为固始农业高效发展的‘金名片’,也实实在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固始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治学表示,目前,固始县培育了一系列“固始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5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达11个,三高农牧、九华山茶业、顺兴粮油获得全省绿色食品双新双创企业称号。同时,固始打好根亲文化这张王牌,通过海内外宗亲牵线搭桥,在互联互通的同时实现招大引强,总投资15.6亿元的华统农业联合体落户固始;用好电子商务这个助推器,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共同推动固始鸡、固始白鹅、豫南黑猪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嫩头青”萝卜、柳素菜豆等知名农产品上天入海、享誉国内外,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淇县:多形式、多路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英锋介绍,淇县多形式、多路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工促农,依托大用、永达、永昌等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粮食精深加工和畜禽肉制品精深加工两大链条,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1家,另外还有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旅兴农,大力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新型业态,累计打造可业、可观、可游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3家,成功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另有12个省级传统村落上报待批。以网带农,紧抓“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契机,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打造了“朝歌印象”“朝歌八珍”等农特产品电商公用品牌,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上行、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河南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6.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8.9亿元。

  下一步,河南将实施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和品牌培育五大行动,以面、肉、油、乳、果蔬为重点,鼓励引导各地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持续推进食品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