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徐兵 陈玉尧 文图 )正在奋起直追的河南,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如何快速驶入下一站?
6月20日,在郑州大学第六届春华资本论坛现场,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字经济处处长郭延东分享了他对加快河南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考。
据其介绍,2018年河南省数字经济总量约为1.25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25.9%。不过,虽然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正大步向前,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省份还有较大差距,还未形成与河南GDP规模相匹配的数字经济总量。
如何“乘风破浪”?他认为可从两方面发力:修炼内功和向外借鉴。
河南数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十,仍处第二梯队
作为全球重点关注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正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蝶变”,以澎湃的驱动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可以说,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相关内容已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即明确提到,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4.8%,对GDP的贡献率达67.9%。其中,产业数字化发展迅猛,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产业化增势平稳,占GDP比重稳定。
在数字化向各行业不断渗透的同时,各省市也在奋力抓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以河南为例,2016年,河南获批成为全国8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自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融合应用、设施完善、平台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全面推进综试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成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仅布局了“1+18”的发展空间格局,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研究机构集聚河南;还扎实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2019年河南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2.3,居中部首位;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型服务模式也特色突出,跨境电商交易额每年保持30%以上增速······
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省数字经济总量约为1.25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低于湖北省0.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居全国第19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25.9%。
不过,郭延东也直言,河南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国第二梯队,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省份还有较大差距,还未形成与河南GDP规模(全国第5位)相匹配的数字经济总量。
河南定下小目标:2020年数字经济GDP占比超三成
既然差距仍存,河南应如何补足短板,走向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站?
郭延东从“修炼内功”和“向外借鉴”两方面分享了他的看法。
所谓修炼内功,即河南应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新能级,为培育新经济发展、形成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他认为,应重点抓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鲲鹏产业生态体系、数字产业化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应用新业态发展、数字园区提升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九大工程。
而向外借鉴,则是河南应围绕数字经济强省战略,借鉴浙江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省“一号工程”的做法,明确把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发展战略。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工作机制、考核评价等政策体系,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推进机制。
与此同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国家促进新基建机遇,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各地对标杭州、合肥、重庆等城市,明确产业招引细分领域,高水平谋划,大力度招商,合力推进落地一批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培育一批河南省本地配套企业。
与此相配套,他建议,河南还应在土地使用、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深化产业投资基金改革,修改完善绩效考评办法,设置一定的投资失败允许率,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一周之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刚刚印发《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为2020年河南的数字经济发展绘出了“路线图”,并确定了小目标:力争全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