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系统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更美好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美画卷在河南正徐徐展开。日前,大河网推出系列报道——“守护绿和蓝”,走进“绿和蓝”的背后,看各地如何绘就这幅优美生态画卷。
大河网记者 刘杨
“我从事环境监测工作18年了,能够清晰感受到这些年济源境内水质确实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济源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皆汇入黄河,济源的山山水水和黄河生态息息相关,多年来,愚公儿女倾心呵护母亲河,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监测人,王亮是众多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之一。巡检、取样、核查、出数据、写报告.......这是王亮的日常工作,不分节假日,不管风吹日晒,顶高温、冒酷暑,他也早习以为常,因为母亲河——黄河在他心中分量格外重。
济源全域位于黄河流域,搞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济源一直注重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落实,为保护黄河绘就了最美生态底色。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济源大气环境质量PM10、PM2.5和优良天数同比实现“一降一平一升”,全省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被评为良好等次,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被评为良好等次,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被评为优秀等次。
“今年以来,济源生态环境质量更是持续向好。黄河、蟒河、沁河、济河、小浪底水库南山五个责任目标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省定指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该负责人说。
王亮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举例说,济源蟒河南官庄出境断面从2005年建站到现在已经15年了,他们每天上班都要监控这个数据,可以清晰看到,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逐年降低,水质也由2005年的劣五类改善为三类水质。“周边的老百姓感受也很深,原来在旁边过的时候能感受到异味,如今有很多人在周边散步、钓鱼,也有人感慨,政府真的做了很多实事,我们听到这些,也觉得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老百姓是有目共睹的,很欣慰。”
改善环境,治理是关键。大河网记者获悉,济源着力抓好蟒河等黄河支流污染治理,坚持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消除、饮用水源保护、河流清洁行动等标志性战役,严防污水直排入河,确保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提升了水环境安全水平,抓好重点涉水涉气企业污染防治等。
“去年以来,对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我们依法关闭了40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革、印染、塑料、电镀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散乱污’窝点,立案查处30家污水排放超标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惩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王雪峰说。
此外,愚公儿女也扛起了构筑南太行和沿黄生态屏障的重任。山区、丘陵占总面积八成以上,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这是许多年前济源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济源条件相对较好的荒山已基本完成植树造林,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也从20%跃升至90%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济源的森林覆盖率达45.06%,居全省第2位,境内有包括红豆杉、青檀等珍稀植物在内的植物品种1800余种,包括金钱豹、黑鹳、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在内的动物品种700种。同时,近70万亩人工林每年可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0万立方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还影响到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意义非常重大,能肩负这样一份服务和责任,苦点累点都值得。希望母亲河能够年年安澜、时时健康。未来,我还会在这条漫漫长路上继续前行,为保卫济源水体安全站好每一班岗。”王亮说。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众多像王亮一样的愚公儿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守护壮美黄河,一曲保护黄河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正在这片土地上奏响。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