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互联网营销师等9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教育部最近明晰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将开设网店归为“自主创业”,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以及自由撰稿人等均算“自由职业”,二者均属于就业的形式之一。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当人才真正“降”下来时,许多人还是有点不适应。比如,近日就有两则关于人才的新闻引发热议:一则是带货主播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身份,被引进上海市崇明区;另一则是快递小哥李庆恒,被杭州市政府评定为高层次人才,并获百万元购房补贴。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带货主播、外卖骑手也是一种职业?快递小哥也能成为高层次人才?是的,你没听错。
带货主播等成为新职业可谓实至名随,不足为奇。深入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比它更新奇、更小众的新职业早已“暗流汹涌”,比如垃圾分类师、宠物摄影师、汉服造型师、密室逃脱剧本设计师、轰趴管家、电竞顾问、收纳师、宠物托管师等。仅仅一门“代经济”,就催生出五花八门的新项目、新职业,如代驾、代跑腿、代健身、代叫醒、代撸猫、代扫墓等。可以说,职业是社会需求的镜像,社会有什么新需求,就有什么新职业。
某种意义上说,分工日益细化、新职业层出不穷是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充满活力的体现。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需要更多与之相适应的新职业,尤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由此也催生出许多新职业。新职业不断扩容,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年轻人实现人生理想打开了想象空间。当然,将某项职业“转正”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新职业更多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与扩充。
新职业呼唤新保障。站在政府角度,承认一种新职业,意味着法律法规的供给、人才体系的完善、教育与培训的跟进等。以教育为例,需要设置与新职业相适应的专业,给予学生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在校教育,帮助其快速适应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成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新职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新职业需要新观念。站在就业者角度,接受一种新职业,需要对就业观念做出调适。新职业中有不少是非全时制的灵活就业,与传统就业观念有所抵牾,与长辈期望值也有差距,需要就业者在就业时保持定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总的来说,知识与技能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只要有本事、有恒心,什么职业都有出彩的机会,带货主播李佳琦、快递小哥李庆恒就是楷模。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