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倩 于晴
04:30 卜彦斌家
端午过后,夏天才算真的到了。7月3日,早上5点不到,天边就泛起了鱼肚白。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村民卜彦斌(小卜)骑上一辆月白色的电动车,右脚使劲儿蹬掉踏板上的泥块儿,往村东头的蔬菜大棚赶去,吱吱的声音说明车有些年头了。
06:00 白云山村温室大棚
“上午还有20多筐订单,人家赶着要,我这儿一点都不能耽搁。”小卜弯下腰麻利地边摘着西红柿,边提着塑料大桶往大棚深处挪着,不一会儿桶里就堆起了粉红色的小山。
前两天刚下过雨,棚里积了不少水,小卜索性赤脚上阵,两只脚被厚厚的泥巴包裹着,“穿着鞋不是怕滑倒嘛,这样干活快得很!”普通话讲起来很流利,“我以前在县里的富士康工厂当线长,手里管着13个工人呢!”26岁的小卜略带自豪。
“俺村的西红柿十里八村都知道,一个棚年收入就有七八万元!”小卜盘算着,“回来经营大棚给自己打工,不比在外边给人家打工强?”
眼看着邻居们富起来了,已脱贫的小卜也攒着一股劲儿,今年年初一次性承包了4个大棚,和父亲没黑没白地干起来。
“不卖点力咋挣钱?”小卜除了睡觉几乎一天都在棚里,“天热了,西红柿养起来很娇贵。”小卜跟着技术员一点点学,边看教学视频边琢磨,也成了小专家,“像果型不好的、大棚里有小飞虫这些问题自己就解决了。”
“比如棚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就掀开一条缝透气;光照不能太强,否则果子会发白发青,就一点点拉上遮阳网……”正说着,小卜的微信又“嘀嘀”起来了,“又是老客户,要订西红柿呢!”
今年村里把首届农产品展销会开到了大棚边儿,农技专家、经销商来了,周边乡镇300多名种植户也来了,小卜的干劲儿更足了。
08:00 大棚外
“嘟——嘟——”父亲卜东亮把三轮摩托停到棚外。
“摘得咋样了?刚才兰考三中打电话要再送十筐。”他脸色黝黑,一道道皱纹透出青绿色的痕迹,“摘西红柿被上面的叶茎染透了,咋洗也洗不掉。”
“西红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栽培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选种、育苗、点花到成果,半年多的辛苦没白费,卜彦斌顺手掰开一个熟透的西红柿,“你看看,沙瓤儿、多汁,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09:00 等待装车
太阳上来了,银白色的大棚被照得闪闪发光。冒着棚里30多摄氏度的闷热,小卜顾不得擦汗,额头上的汗珠砸进脚下的土地,100多米长的小道上,几十个筐子等待装车,里面盛满了幸福的味道。
打开小卜的微信朋友圈,他喜欢把幸福设置个倒计时:
2019年12月4日:“脱单成功!”
2019年12月17日:“高兴,领证啦!”
2020年1月4日:“后天举办婚礼!”
2020年6月18日:“西红柿快下市了,期待豆角快快长!”
……
幸福,是可以倒计时的吧!
【记者手记】
最近,白云山村人很忙。
蜿蜒流淌的河水旁,扶贫产业园开足马力运转,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生机在于产业兴旺,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带着多年建筑行业的从业经验和资源返乡,带领村民把集体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生机离不开年轻人的见识与汗水,扎根土地,靠新技术加持,“卜彦斌们”如今当起了现代“新农民”。
时代呼唤“新农民”。奔跑在乡村振兴之路,未来的白云山村将因为这不断聚拢的人气而充满生气!
【乡村名片】
白云山村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西南1.5公里处,全村现有186户8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09人,2019年已全部脱贫。2019年,村里建立白云山村扶贫产业园区,包括温室大棚74座,面积500亩,引进河南清源纺织有限公司和河南亿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培育绿化苗圃300亩,建设200头肉驴养驴场1座,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村里采用“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园区共带动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创业,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46人就业,户均年纯收入增加9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