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于扬 李玉坤
拿起手机翻了一会儿微信又放下,焦急地往考场里望一眼,再拿起手机翻看……7月15日,考场外的周口市民梁先生一直在重复这样的动作。“看手机无心,不看手机无聊,干等心焦!”梁先生坦率地说。
据梁先生介绍,他的孩子出生于2004年,他和妻子结婚于2001年,属于“新世纪的父母新世纪的娃”。回首自己中考那年,梁先生感慨颇多。“那会儿条件不好,没有家长陪同,都是跟着学校班主任老师统一搭车去县城考试,考完在县城吃顿饺子就算改善生活了,哪像现在各种排骨、鸡汤等营养餐在等候。”梁先生说。
如今,当自己的孩子走进考场,梁先生却感到比当年自己参加考试都煎熬,“这时我才体会父母之心啊,也许那时我的父母在老家也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像梁先生一样,记者在周口部分考点外看到,很多家长“坐立难安”,一会儿和旁边的家长闲聊,一会儿独自翻手机,一会儿又忍不住朝考场内张望。皱眉、托腮、翘腿……家长们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无不彰显着对考场内孩子们的牵挂。记者注意到,有些家长等待间隙互相交流起了“育儿经”,大家普遍的心态是:考啥样都行,不会责怪孩子。
相比之下,走出考场的孩子们却轻松多了。7月15日上午第一场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意气风发从考场内走出,一脸开心的样子。有的考生看到记者拍照,还竖起了“V”字型胜利手势。他们乐观地说:“重在参与嘛,考好考坏都无所谓的。”
一位家长听到孩子们的议论说:“是啊,可不是吗,现在可选择的道路多了,技校、职专、高中都可以选择,祝福孩子们吧,你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