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卢松 实习生 陈雪宁
与肉眼看不见的人兽共患病寄生虫打交道28年,55岁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龙现依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7月13日,走进河南农大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满眼尽是仪器和瓶罐,身穿白大褂的张龙现来回走动,指导学生做实验。“全球新发现的60多种传染病,超过一半是人兽共患病。”张龙现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发现人与动物间传染疾病的寄生虫,并想办法阻断其传染途径,保护人类健康。”
今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启动后,只要不给学生上网课、不出差,张龙现都泡在实验室。“‘5+2’‘白+黑’是他的生活常态,经常夜里12点多还往科研团队群里发学术信息。”张龙现的学生崔朝辉说。
1992年硕士毕业后,张龙现来到河南农大寄生虫学教研室,从2个人、1台离心机和1万元经费起步,开始了对隐孢子虫的研究之路。隐孢子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性腹泻的首要元凶,隐藏于动物粪便、血液和污水中。张龙现走遍河南各地,并到青海、新疆等地,开展对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等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次,张龙现带队到兰州参加学术会议,听说当地有个景区从国外新引进一批骆驼后,便组织大家赶去采集骆驼粪便,等回校后做实验分析。“回程时,其他单位参会人员带的是白兰瓜等特产,我们则携带了3箱骆驼粪。”河南农大教师菅复春说。
在重大项目攻关和日常科研中,张龙现甘当人梯,让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走到科研前沿。随着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的突破,张龙现在国内外的名气越来越大,团队的优秀人才也越聚越多。张龙现带领的20人科研团队中,19人拥有博士学位,17人是中共党员,平均年龄43.3岁,是一支学历高觉悟高素质高的“三高”战队,在隐孢子虫病方面的科研实力处于国际前沿。
无论科研任务多重,张龙现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坚守三尺讲台。为拓展学生的眼界,他牵头每周举办一次读书报告活动;为更好开展实践教学,他到吉林省一个县指导实习学生;为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他从选题到实验取材每个环节都呕心沥血……张龙现对学生言传身教、精心栽培,被学生们誉为“学业上的引路人”。
教书育人的同时,张龙现坚持科研不离生产。许昌一家肉牛场从东北一次性引进肉牛220头,运回后全群出现腹泻、咳嗽,一周内死亡近百头。接到求救后,张龙现和团队成员快速检测和实验分析,拿出详细解决方案,为牛场挽回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张龙现先后在郑州、成都、广州等地培训养殖场技术人员上千人次。他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助力洛阳普莱柯生物、河南牧原集团成功上市,技术转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达4000余万元。
张龙现办公室的记事板上,写满了近期要做的实验,需写的论文,有的还倒排了日期。采访结束后,张龙现转身回到实验室,继续埋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