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提档 向中医药强省迈进 ——近年来我省促进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走笔

2020年07月25日08:4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曹萍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的河南,近年来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抓机遇、强措施,传承创新,着力打造中医药强省,让岐黄之术在新时代重放光彩,为护佑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方便群众

  1800多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

  7月24日,在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中医馆内,家住附近秦伊村的刘大妈正在贴敷三伏贴。“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我就来这儿抓点中药吃吃,效果好还实惠。”她告诉记者。中医科主任冯新涛和科室医生忙得不亦乐乎,后面还有不少患者在排队。“平时我们每天都要接诊几十人,进入伏天人更多了。”冯新涛说。

  如今,这样的中医馆成了很多乡镇卫生院的“标配”,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全省1800多家乡镇卫生院已经建成中医馆,今年将再建成125个,尽快实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覆盖面越来越广,重点专科越来越突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科经常“一号难求”,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的中医骨科是很多人看骨科的首选,这两家医院由此成为我省着力创建的“国字号”儿童、中医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据了解,这样的“国字号”专科建设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心血管、脑病等12个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省级队”的15个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22个中医诊疗中心培育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市级队”建设也已起步。

  一大批在全国“拿得出手”的重点专科,正在成为提升我省中医诊疗水平的重要抓手。

  守正创新

  中医传承工作室育“圣手”壮“青苗”

  7月24日上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一间诊室内,国医大师张磊正在坐诊,他身边围着四五个学生。“跟着张老师出诊是最好的学习,看张老师如何处理各种情况、如何与患者交流,收获特别大。”张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的弟子张社峰告诉记者,工作室现在共有12名弟子。

  打造中医药人才传承平台。目前,全省建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8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还启动了河南省首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等,众多名中医、老中医通过收徒带教、手把手教授,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成为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重科研,夯实中医药创新基石。高层次人才是高水平科研的基础,近年来我省中医药科研屡有突破。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健生团队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全省中医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31项。

  抗击疫情,大显身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组建中医专家组,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达到99.14%,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发挥了关键作用。

  聚合资源

  开创中医发展新局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

  如今,在革命老区新县,群众都爱到县中医院看病,来自河南省中医院的几位帮扶医生已经驻扎那里半年多了,带去了臭氧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很多新技术。“看到科室病人越来越多,基层医生水平越来越高,感觉付出非常值得。”帮扶医生、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的李科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省卫健委副主任张智民介绍:“去年全省新增22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8家国家级贫困县县级中医院,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帮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水平。”

  做强中医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在新县等地,中药材选种育种、栽培种植、加工炮制、生产销售等产业发展链条正逐渐完善,羚锐制药等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制药企业成为当地支柱企业,辐射带动众多农户精准脱贫。

  从国家到省里,发展中医药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去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今年4月,河南积极响应,出台我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下一步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风正一帆悬。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建设中医药强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聚合资源、融合共建,加强中医药与高校、健康产业、旅游业等的交流合作,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形成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合力,提档升级,推动河南向中医药强省迈进。”张智民说。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