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滑封村,北依沁水,南临黄河,别看村子小,却远近闻名,“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艳羡不已。改写西滑封命运的是一位老人,他叫王在富。
一位改写村庄命运的老人
“如果没有王在富书记,现在可能有许多群众是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面对“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采风团成员,村委办公室主任王有山介绍西滑封村史的时候满怀感概。
解放前的西滑封是武陟县出了名的穷村,“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一首打油诗,道尽了这里老百姓贫穷艰苦的生活。
“不改变西滑封的穷面貌,死不瞑目!我们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说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1959年,王在富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临危受命担任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立下誓言,从此他开始了带领村民与命运抗争的峥嵘历程。
1960年始,王在富带领群众搞副业,增加集体收入,卖小鸡、办全国第一家黄纸厂,建酒厂、罐头厂、印刷厂,为了增加集体收入,王在富带领村民想尽办法。
1970年,造纸厂盈利8万多元,1988年,西滑封村民就住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排式楼房。1993年,西滑封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人均收入3600元,跨入河南省亿元村行列。
2001年,投资6000万元让村民全部搬进了现代设施完备的六层、十六层高楼。
街道宽阔,绿树环绕的西滑封被誉为“乡村都市”,西滑封也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村”“美丽乡村”等称号。
在任40多年,王在富先后被中央和省、市、县委等授予“时代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焦作人物”“武陟县经济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
传承家风 开辟新征程
2014年4月,87岁的老书记王在富因病辞世,他用敢为人先的闯劲、甘当重任的干劲、忘我牺牲的拼劲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留给乡亲们的,是深切的缅怀和永久的追思。
王在富曾给家里人立过三条规矩:一不准搞特殊;二不准收礼物;三不准占集体便宜。
捐奖金,拒贿,吃地摊,逼着儿子退房,都是西滑封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发生在老书记身上的故事。
王在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教化着下一代。现任书记王有利是王在富的儿子,他如今接力父亲,带领西滑封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面对新考验,企业必须改制。王有利要求企业改制过程要公开透明,让村民享有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村两委班子不准参与改制企业的经营,改制后企业主要负责人优先从原经营团队中挑选。
改制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变亏损为盈利,村集体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扭转了集体经济的“虚胖”。
改制前造纸厂年亏损2000多万元,改制后村集体年收益1600多万元。重组前,电厂年经营性亏损200多万元,重组后,实现年收益800多万元。
截至2016年底,十年改制初见成效,龙头企业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在斯美特展厅,采风团成员品尝口味鲜美的酸辣粉、方便面之后,赞不绝口。
而入股龙头企业的村民,家庭收入与龙头企业同步发展,“钱袋子”更鼓了。只要是当初购买了龙头企业股权的,如今除了上班挣工资、土地股、劳力股之外,每年坐享一定的投资收益。
为了让村民各项保障更完善,精神更充实,生活更舒心,西滑封村民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了学有教,壮有为,老有养,病有医,乐有场的小康生活。考上大学有奖学金,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集体祝寿,集养老、医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老年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人心思进,安定有序,西滑封村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荣膺2016中国名村影响力300强。
西滑封,正在中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大潮中与时俱进,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