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子三下乡:深入农民生活,助力脱贫工作

2020年08月05日08:25

来源:北青网

  河南商丘7月30日电(通讯员:张梦茹 朱冬静 吴立博)2020年 7月25 日,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河南省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大风车”脱贫攻坚服务队于25 日上午7时乘车顺利抵达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唐楼村,访问调查当地经济情况,走进田园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传授电商销售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观察村民生活,走近村民内心

  最初志愿者们对于第一次进行三下乡扶贫实践活动显得有些紧张,在进入村庄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规划活动路线。脱贫攻坚是全民的大事,志愿者们对此也是认真重视。在唐楼村走访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的是农村的道路更加的整洁,家家门前都会摆放一个垃圾桶。更有村民表示,国家出资村村都修筑柏油马路,再也不用饱受夏天雨季泥泞土路带来的不便。志愿者们找到当地的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走访了大部分的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志愿者们发现村民的家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每家都有空调和暖气片志愿者们对此感到很疑惑:“在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村民们会选择把钱用来买空调吗?”村支书说:“这是国家关心我们,为了我们夏天不受热,冬天不受冻而补助的物资。”在与该村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表达了生活改善后的喜悦和对政府工作的赞扬,同时也了解到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基本需求,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图为队员们在对村民进行走访 通讯员 吴立博 摄

  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售卖方式,积极推广电商助力发展

  志愿者们在与村民们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村中有些蔬果种植户,主要种植一些蔬菜水果,销售方式是以个体户批发售卖为主,以“蔬果自摘”形式为辅来售卖蔬果。志愿者们跟随村民进入田园,看到了尚未成熟的蔬菜,也有因未曾售出而烂掉的西瓜和葡萄。在与他的谈话中了解到蔬果种植的生计并不好做,销售渠道相对单一,盈利空间太小,他们在产品滞销时只能自负盈亏,损失惨重。对此,志愿者们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电商销售与村团零售的方案。志愿者们将蔬果种植户集中在某个村民家中,利用电视投屏的方式,为村民展示图片和视频。为他们普及了关于“电商运营”的销售模式,向村民讲述了农产品货源三大优势,分别是:产量少——物以稀为贵;个性化强——模仿难度大,顾客粘性大;竞争少——容易卖高价格,高利润。提出了在产品经营中怎样才能将农产品的店铺经营好?如何打造适合本产业的销售模式?怎样才能解决客户对线上农产品的顾虑?如何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四大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这种销售模式,该村民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愿意打破常规,与其他的蔬果种植户展开合作,互利共赢,利用电商平台推动当地果蔬内销规模化发展。

图为队员在观看村民种植的水果 通讯员 张梦茹 摄

  深入普及脱贫攻坚,给予留守老人和儿童以关怀

  搞好脱贫工作,首先要了解国家脱贫政策。志愿者们首先学习了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并打印了一些宣传资料,方便当地村民阅读。其中一位志愿者表示:“关于这个扶贫政策我们修改了很多次,尽可能简洁明了,方便村民理解。也担心会出现整理文字上的小错误,误导了民众。”该脱贫攻坚宣传页主要讲述内容为脱贫攻坚基本政策和知识,针对“什么是精准扶贫?什么是“三变”改革,以及什么是“三大帮扶体系”这三个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娃,这是啥啊?”“奶奶,这是关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资料,您看。”“我不识字啊,你给我看我也看不懂。”村民和志愿者的对话,很容易可以看出该村村民对基本扶贫政策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有些不识字老年人根本看不懂。志愿者们只好给村民用简单通俗的方言讲述。此次除宣传脱贫攻坚基本政策和知识外,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也是此次实践活动的观察对象,乡村以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志愿者们和留守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基本生活状况和基本生活需求,询问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给予留守儿童温柔的关怀。

图为队员们在为村民进行讲解国家脱贫政策 通讯员 张梦茹 摄

  此次实践活动志愿者们看到了乡村人的纯朴和热情。临走前还有奶奶拉着志愿者不让走:“你们别走了,在家吃了饭再走。”短暂的相遇,长久的回忆。奶奶拍着孙子的头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像哥哥姐姐一样考上大学。”这是大概乡村人最真实的心声。

  图为三下乡服务队合影留念 通讯员 朱冬静 提供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