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乒乓球,何时能出现下一个刘国梁和邓亚萍?

2020年08月11日20:34

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小娟

  8月11日,国乒队的奥运模拟赛在海南陵水继续进行,河南队队员牛冠凯和任浩分别输给了国乒名将林高远和闫安,止步32强。

  对于这个成绩,河南男乒主帅王超是有点不满的,“没办法,第一轮遇到的对手都太强,只能下次继续努力。”

  事实上,河南乒乓球曾经在中国乒乓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从上世纪70年代起,黄亮、张立、葛新爱等乒坛泰斗轮番扬名,为河南夺得大把金牌;1991年至1997年更是全球公认的邓亚萍时代,再加上之后势头很猛的刘国梁,以及众多曾在国家队效力球员,一时间河南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乒坛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随着邓亚萍的退役,这种盛景从此不再,河南乒坛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别说再没人能参加奥运会,就连能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好名次的可能性都消失了。甚至,2010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河南队排名倒数第一。

  正如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所说;“河南人多,可选的材就多,并且河南人很聪明,这就很适合打乒乓球。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竞技体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需要从基础开始,卧薪尝胆,久经磨炼,从娃娃抓起,培养一名优秀的青少年种子选手需要漫长的时间,从发现到培养,从成长到成才是极其复杂的过程。”

  说起多年前的窘境,河南男乒主教练王超时至今日依然会眉头紧锁摇头叹息,“那时候真是跌入了低谷,真难,打一场输一场,全队上下都没士气了。”

  2011年开始,河南乒乓球队进行大调整,挑选了一批年轻球员充实到队伍中,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当年入队的小朋友慢慢也成长为队中的主力,如今在国内乒坛已有一席之地的牛冠凯、于何一、任浩等球员都是那时成长起来的。

  2015年开始,河南乒乓球逐渐又回到了主战场的前列,当年全国少年锦标赛上,一举夺得男子团体第一名,而这个名次一直保持到2017年,连续三年蝉联该项目桂冠。

  在最具考量价值的全国锦标赛上,2016年河南队夺得男团第五,男双第三名;2018年男团第五名,混双第三名;2019年混双第五名。

  而更加巩固了河南乒乓球地位的一战是2017年天津全运会,河南队获得男团第五、男单第五和男双第五。

  这些成绩虽还没有达到冠亚军的水平,但已足以证明河南乒乓球走出了低谷,并且已经稳固的占据了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刚刚18岁的牛冠凯,这名运动员的名气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仅比他小一岁的日本神童张本智和,2016年亚洲青年锦标赛上,14岁的牛冠凯还曾经击败过13岁的日本神童。

  这几年,河南队的队员一直在国家队的大熔炉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水平,但是距离王超的目标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我的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把尖刀,必须要在国家队能拼出来。”王超说。

  王超所说的“尖刀”,指的就是像马龙、许昕、樊振东那样的顶级运动员,而不是在国家队扔到人堆里都认不出来你是谁的那种“大众款”。

  然而,在人才济济的国乒队磨砺出一把尖刀谈何容易!

  面对着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队伍的目标,河南省乒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杨晓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位奥运会的赛艇亚军得住对于如何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好成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抓苗子是一方面,抓教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咱们河南不缺苗子,缺的是高水平教练员。”

  近几年,只要国内有大赛,杨晓就会让队伍的教练团队出去观摩取经,为的就是让教练员们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咱的教练员普遍都很年轻,也需要提升充实自己,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队伍的能力”。

  此外,如果有机会,杨晓还想从外面引进高水平教练,给队伍加把劲。

  对于未来的选材,杨晓还有一个心愿,可以把乒乓球带进校园,“如果有更多的青少年来练乒乓,我们未来的选材范围就会扩大,才会真正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看到了希望,也认识到差距,今后无论情况怎么变化,只要始终坚持选材、输送、提高这条路子不动摇,力争有更多的队员在国家队立足并成为“尖刀”,力争早日有人代表中国参加世锦赛、奥运会,河南乒乓球出现下一个刘国梁和邓亚萍,绝不遥远。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