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锋的视角面对现实

2020年08月14日08:02

来源:河南日报

  □赵渝

  《告密者》(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作家墨白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由四个中篇、六个短篇构成。

  墨白小说的题目多为名词性短语,如带“者”的题目就有《梦游症患者》《讨债者》《孤独者》《告密者》《逃亡者》《迷失者》等,而名词意味着对表现对象的定义,倾向于揭示一种稳定态,它不像动词那么激进、游离、前途未卜。

  墨白小说中人物的社会身份是公开、明晰的,不需要读者去猜测,比如民工、乡村麻友、小说家、小学生、精神病医生。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为自己的外部环境和命运所苦恼着。王安忆讲,小说要解决人物的生计问题,就是说,人物要现实地存在,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度。墨白小说中的人物就具有这种现实性。但同时又是内在封闭的,比如:《事实真相》完全是民工来喜的内心独白,其他人物只是影子似的游离于他的身旁,他的意中人小巧则从未出场;《最后一节车厢》里女主人公秋意也没出场,她活在秋雨的意念之中。墨白小说中的人物就这样在封闭中发展着自我,在意念中与亲人和世界对话,顺着命运的旋流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小说将人物置于想念的状态之中,从而塑造出一个情感饱满的“念”的世界。

  小说人物可以带有作家的影子,但不能全然是作家本人的翻版,这就要求作家要尊重人物自身的独立性,在倾注感情的同时,注意放飞人物。墨白的小说很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将注意力放在人物当下的处境中,让人物随情境不由自主地爆发出内心独白,使读者明显感到人物内在的缠斗,这是富有现实意义独具墨白特色的缠斗,就像墨白的名字:一个墨,一个白,既分明又纠缠,使小说始终处在高密度的胶着状态中。这一特点在《事实真相》《一个做梦的人》《隔壁的声音》等篇目中都有体现。

  为使人物立体、丰满,作家有时还会借助于自己所擅长的其他功夫,如村上春树喜欢古典音乐,他在小说中就大量植入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大师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相得益彰,将人物隐秘的情感流淌出来。墨白是精通绘画艺术的,于是在他的小说里就出现了蒙克、霍默、梵高这些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而且都是注重挖掘精神世界的画家),尤其是蒙克的《呐喊》,这幅画作不仅泄露了《尖叫的碎片》中女主人公的精神密码,而且可以说它作为一个符号成了整篇小说的灵魂地标。

  墨白的这本小说集除了《阳光下的海滩》这一篇,其余全部都与锦城或颍河镇有关。这不是偶然的,墨白在他的创作谈中这样讲:“一个好的作家,必然是立足于本土经验和本土意识的,无论他接受了多少外来的观念和叙事手法,最终他还是要回到他熟悉的那片土地,所有的观念和方法都是为了表现他所处的社会的精神实质,为了表现他对所处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发现……这样他的作品才能根植于大地。”的确如此,作家离不开孕育他的那片土地,他的眼光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特质,这一点并不能减弱作家观察世界的力度,反而使作家的作品更加富有真实的力量。

  墨白的小说始终坚持先锋的视角与写法,然而,细读《告密者》这本小说集,会发现作家最大的特点其实是严肃而诚恳地面对现实的,虽然小说里的主人公常常身处泥淖,但作家正欲通过直面现实的书写赋予人物超拔的勇气。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