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反浪费不是让人“吃不好”

2020年08月20日15:5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赵志疆

  “反舌尖上的浪费”如火如荼,各地纷纷积极行动,涌现出了不少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不过,随之也出现了一些脑洞大开令人啼笑皆非的“创意”。

  据报道,某酒店为制止餐饮浪费专门设立了巡检员岗位,监督是否浪费和光盘等。“这个鸡屁股切除部分有点大了,这么多连着肉的部分都切除扔掉太浪费。另外,今天的青菜有些少,肉品采购太多。”巡检员在后厨如是说。

  虽然巡检员一片好心,但“鸡屁股不能切太大”却引起了一片喧笑,成了网友津津乐道的一个“梗”。

  其实,鸡屁股本身就是一块肉,以此而论,无论切除多少都是“浪费”。问题是,用餐者喜欢这块“肉”吗?至于青菜和肉品的采购比例,更是应该以用餐者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如果菜品质量下降、不合口味,势必会导致用餐者“用脚投票”,相比起“餐桌上的浪费”,乏人问津导致的“后厨浪费”显然为害更甚。

  这家酒店饱受争议的还有这样一条规定:“倡导光盘行动”以来,酒店对服务员的考核标准由剩菜率不能超过20%修订为15%,如果超过标准,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处罚。据报道,“得知自己多点菜吃不完的话,相关的服务员很可能会受处罚,绝大多数客人都会理解并减少点菜量”。问题是,哪怕有一个用餐者对这种“苦肉计”不以为然,势必会有服务员代为受过,用餐者浪费、服务员受罚,如此李代桃僵公平吗?

  与之相类似的是,8月14日,湖南长沙一餐厅推出“称重点餐”,用餐者入店前可先称体重,然后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菜单进行点餐。此事传出,遭到网友痛批。8月15日一大早,涉事餐厅公开道歉,表示未能如期助力推动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并且占用了公共资源,将叫停“称重点餐”。

  两个“创意”都是一种思路——餐厅想当然地为用餐者出谋划策、建制立规,但却唯独忽略了用餐者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感受。“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想不遭遇尴尬都很难。饭桌上最常用的祝福语是“吃饱吃好”,前者是生理体验,后者是精神感受。啼笑皆非的“创意”面前,用餐者往往既吃不饱且吃不好,反浪费的制度善意不免大打折扣。

  “吃饱”未必“吃好”,但“吃好”一定意味着“吃饱”。享受美食本是一大快事,“吃饱”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吃好”。一些餐厅的反浪费创意之所以饱受诟病,关键就在于越俎代庖先拿“吃好”开刀,无论“称重点餐”还是处罚服务员,实际上都是在为用餐者制造额外的心理负担。笼罩在这样的情绪阴霾下,不仅用餐过程陡增压力,是否报复性消费也很难说。

  怎样才算“吃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完全取决于用餐者的内心感受。“反舌尖上的浪费”关键就在于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大家树立一种健康的饮食观念:杜绝浪费就是“吃好”。如果人人都以恰到好处为“吃好”的标准,餐饮浪费自然无从发生。相比之下,以“吃不好”苦苦相逼注定收效甚微。

  反对餐饮浪费不仅要靠制度规范,更需要仰仗个人自律,在餐饮机构细化服务措施的同时,有必要明确这样的饭桌祝福语——吃饱吃好不浪费。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