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萍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部主任、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杨超在武汉时,常常用这句话自勉。
如今,已经回归正常生活的杨超,没变的是对医学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病人的关切,不一样的是经过武汉抗疫的洗礼,他的内心更加强大。
杨超从事重症医学工作20多年,在重症救治方面练就了过硬的技术。今年大年初一刚吃过晚饭,杨超看到医院通知,紧急征集医护人员前往武汉,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
“武汉当时最需要的就是重症医生,而且科室里有些同事孩子还很小,有些需要照顾老人,我作为主任必须第一个冲上去。”8月31日,杨超回忆说。
大年初二,医疗队137名队员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四院的两个病区。“为了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疗队又增加一个病区,而且大部分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杨超说。
起初,病区环境嘈杂、弥漫着恐慌情绪,医护人员不熟悉流程、规范,治疗没有特效药,杨超坦言,这是他从医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
生死线上,没有时间去犹豫。杨超和队员们穿上防护服,深入病区尽快熟悉病人情况,根据指南不断摸索总结,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战斗”。
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经常出现急转直下、难以挽回的情况。杨超意识到,必须要把守护生命的关口前移。“我们就时时盯紧病人的各种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尤其要采取措施预防炎症风暴的发生,及时阻断病情恶化。”杨超说。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治愈,病区的沉重气氛也在逐渐缓和。
一位50多岁的阿姨持续高烧、呼吸困难、双肺发白,情况非常严重。杨超带领队员为她制定了多种治疗方案、尝试各种手段,不断地开导她,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整整抢救了50天,患者终于痊愈、重获新生,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与艰辛都是值得的。”想起在武汉的一幕幕,杨超湿了眼眶。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杨超在武汉抗击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他的岳母因重病去世了。在老人和妻子最需要的时候,他没能陪在身边。对此,杨超心存愧疚,却无悔自己的选择。
最早出发、最晚归来,杨超随首批医疗队在武汉战斗了整整60个日夜,他们共收治了231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131名,总治愈率92%。他们守护武汉,走过了最寒冷的冬天。
抗疫归来,杨超荣获今年“最美医生”的称号。面对赞誉,他却说:“在武汉我们也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其实,我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