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追忆报告文学作家李迪:他对人民有广大而具体的爱

2020年09月04日1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高凯)“把李迪的作品摆在一起,我们都能看到:正如一滴水、一朵浪花反映着江河,这些具体而微的人和事,为广大的现实,为新时代、新生活和新人留下了真实的写照。”忆及报告文学作家李迪,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作出如是感慨。

  两个多月前,71岁的报告文学作家李迪溘然长辞,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红衣白裤的火热背影和一部部滚烫热忱的文学作品。

  日前,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李迪的文学道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高洪波等出席会议。30余位作家、评论家,以及李迪的家属、好友故交参加会议。

  铁凝当日表示,“李迪同志离开我们已经63天了。我和很多朋友一样,震惊、痛惜。这是一位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家,他走得太早了,但为了时代和人民,他全力以赴,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他不负此生,他一生的道路被他的人品和作品所照亮,他留给我们这么多沉甸甸的作品,他的精神启示和激励着我们。”

  李迪的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他的创作自一开始就和广袤的土地、广大的人民紧密相连。

  铁凝指出,李迪始终保持着对变化着的、创造着的生活的忠诚和热情,始终把讲述这种变化与创造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是他一生朴素而崇高的文学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在病榻上坚持完成了反映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攻坚历程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

  “李迪没有使用多么新奇的技巧,也不铺排怎样繁复的结构。修辞立其诚,他只是热诚地素描一个个人物,写出他们的心,写出他们的奋斗,把他们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正是在这些朴实的人物形象中,在他们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感受到中国的巨变和人民的伟力。”铁凝说。

  铁凝称,李迪深爱着祖国和人民,他为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兴奋而激动。他的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饱含炽热的感情。正是这样广大而具体的爱,让李迪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始终满怀热情,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成为了时代的记录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李迪生前曾多次提到,“生活是一口井。离了井,没水喝。”秉承这样的创作理念,他七上丹东、六下无锡、三季走过九省、数月往返永和、访遍十八洞村,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双脚丈量出的真情。

  高洪波认为,李迪可以称得上是“感情一堆,血肉一堆”。边疆十年是李迪文化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最后十年则是他绽放生命、历尽风雨的沉淀过程,这是生活馈赠他的“大礼包”。“热情、真实、快乐、认真”这八个字,可以成为对作家李迪为人为文的整体概括。

  学者包明德说,李迪是从事公安题材文学创作的作家中最为勤奋、成果最丰富的一位。他的作品将警察故事的真实性、文学性、诗性和人民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语境。正是因为李迪深入、心入、情入基层警察生活,扎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处,才能将警察故事的人文精神和法制的信念深刻而淋漓地呈现出来。

  从《丹东看守所》《警官王快乐》《004号水井房》到《听李迪讲中国警察的故事》《加油站的故事》,再到《《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等,李迪创作了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三十余部。多部作品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荣获国家多项文学奖及中国新闻报告文学金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他写于八十年代的代表作:《傍晚敲门的女人》,相继在俄国、法国、韩国出版,开创了中国推理小说走向世界之先河。(完)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