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洛阳才子祖咏移家汝州咏唱终老

2020年09月10日07:43

来源:大河网

  □尚自昌

  唐代的诗人称才子,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就是“唐诗人传”。

  祖咏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其诗笔致徐缓,起语高远而情真意婉;其人才名著于当时,且以卓尔不群的个性引人注目。《唐才子传·祖咏》:咏,洛阳人。有文名,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有诗一卷,传于世。

  祖咏26岁移居汝州,以渔樵自终,终年46岁,葬汝坟山庄附近。他一生诗作大多散失,《全唐诗》卷313收录36首,卷869收录1首,与初唐汝州诗人刘希夷留今诗作不差上下。这30多首诗大部分是移居汝州后所作,为汝文化的厚重增添了光灿的一页。

  恃才傲物不拘节

  半首制诗成佳话

  祖咏(699-746),洛阳人,盛唐前期山水田园派诗人,因在家中排行老三又叫祖三。祖咏少有文名,与王维、储光羲等人交往密,常有诗和。开元九年(721),23岁的祖咏和21岁的王维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武则天执政时期,采取各种措施广开入仕门路,又不断下令举荐人才,极大地刺激了一般士子通过科举入仕的积极性。唐代的科举考试不糊名,试前举子可以自行投文于名公大卿和知贡举者,名公大卿又可推荐人才。士子们为了求得王公权要的赏识和提携,往往要奔走于达官贵人之间,上启陈诗,这就是唐代举仕“开后门”的请托之风。因此,举子能否得第,有没有人举荐延誉,就大不一样。

  王维深知其中之理,试前走了多种关系,基本内定了状元。与王维同样才华横溢的祖咏却恃才傲物,偏不走这个斜路。尚书省公布考试结果那天,榜上没有祖咏的名字,他落榜了。上榜的人可以凭证信大摇大摆地走进尚书省的大院,落第的多垂头丧气从尚书门前悄悄散去。祖咏看到一个个落第者失魂落魄地散去,又见那些上榜者志得意满的样子,心里不屑地“哼”了一声,转身吟道:“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尽枯死。”这就是祖咏著名的《尚书省门吟》。

  祖咏想说的是:落第就落第吧,毕竟能上榜的只是少数。我祖咏可是有实力的,傍晚时候我要是在长安大街上随便吟句诗,两旁的竹柏都会被我的才气逼死。《尚书省门吟》在当时轰动很大,祖咏的才气和自负亦随着那些上榜的进士和落第的“孙山”口传名播各地。

  开元十一年底,祖咏第二次进京参加第二年的考试。途游华山作《观华岳》诗:“西入秦关口,南瞻驿路连。彩云生阙下,松树到祠边。作镇当官道,雄都俯大川。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诗中可见祖咏再次赴试前的自信、豪放,大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气概。

  唐代的科举考试到中宗复位时,已经确定下三场试的格局。而在三场试中,每场均能决定去留,首场诗赋是关键所在。

  开元十二年正月,考试如期进行,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考功员外郎贾季阳。首场的题名《终南山望余雪》,限五言排律一首,六韵十二句,不能多一句也不能少一句。这既是考试的程式,也是严格的规定。

  祖咏看到诗题,抬头向南望了望窗外的终南山,山上的积雪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那么光亮,却分明又给人寒气逼人的感觉。

  祖咏感觉远山上的寒意正阵阵向自己袭来,他下意识地抖了一下,然后似乎是不假思索地挥笔写了20个字: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写毕,祖咏又默读了一遍,十分满意地交卷了。贾主考看到这么优秀的学生喜出望外,但一看卷面只有四句,立即喊住他问:“哎,你怎么没写完,要写十二句的不是吗?”

  祖咏面带微笑地回答了两个字:“意尽。”——该写的都在那二十个字上面了,再多一个字就是废话了。

  主考官细品祖咏的诗,觉得确实是“意尽”了,若再敷衍数句,就是画蛇添足。

  虽然祖咏没有按套路出牌,但主考官却因欣赏其才,还是力主“破格”让他顺利通过了考试。

  祖咏恃才傲物的个性和贾季阳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担当,成就了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

  官场不容才高气傲

  仕途注定止于开始

  祖咏的半首制诗惊动了爱才的宰相张说。祖咏考上进士后,经张说推荐任驾部员外郎,掌管舆辇、传乘、邮驿之事。张说当时不但在政治上居宰相之位,而且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在文坛上俨然是一代宗主,尤重词学之士。由于他的吸引,一批文人学士如张九龄、贺知章、王维、王翰、卢象等常游其门。祖咏也因张说的“高看”使其得以与张九龄、王翰等名人的交往,成为张系的“朋党”。

  开元十三年,朝廷决定在泰山举办封禅大典,任命张说为封禅使,具体操办唐玄宗东封泰山大典的事宜。封禅是国家大事,封禅后按例凡随行官员都晋升一级,并大赦天下,以示皇恩。张说爱财,用人多带私心。张说多推荐自己的部属中书省、门下省的吏员和自己亲近的人任代理官职随从前往。也有人为能得到参加封禅的名额,不惜向张说行贿。封禅大典结束后,张说命张九龄起草推恩颁赏的诏令。张九龄对张说推荐的人选觉得有失公允,实行后必定会引起众人的失望,对张说的声望也会带来损害,于是建议张说改变这种做法,并提醒他现在纠正还不迟。张说拒绝采纳这一意见,张九龄只好服从命令,起草诏令。诏令颁布后,朝廷内外果然一片哗然。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小吏,被连升四级,骤迁五品,上下议论纷纷。玄宗追问此事,他默不作语,有人一语双关地说:“此乃泰山之力也。”落下了泰山就是老丈人的笑话。之后,人们便把祭坛旁边的那个石峰叫“丈人峰”,“泰山”便成了“岳父”的专称。第二年四月,张说罢知政事,失去了宰相职位。

  张说最终受到的是命其提前“退休”的致仕处分,受张系“朋党”牵连的人众多,多为“降职”的贬官处理。张九龄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终因才能出众成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王维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祖咏“免职”在家闲居,这与他恃才傲物、卓然不群的个性不无关系。

  移家汝州归山林

  山庄迎送无白丁

  开元十四年(726)四月,祖咏被免官,回洛阳家中闲居。同年秋,并州晋阳(今太原)诗人王翰,由正六品驾部员外郎出任汝州长史,这个正五品的长史是州刺史的佐官,没什么实权,实为明升暗降的“贬官”。王翰上任途中路过洛阳看望了祖咏,闲居无事的祖咏就送王翰上任。两个喜爱山水的诗人自然会相伴游玩汝州的山水名胜。祖咏被汝州秀丽的山川所吸引,万般烦恼之中祖咏想起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祖咏回洛阳后变卖家产来到了汝州,在王翰的帮助下在汝北山中购地建起了自己的汝坟山庄。

  祖咏移家至汝州的原因在《汝坟别业》诗中说得很清楚:“失路农为业,移家到汝坟。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但田园生活让他感受到全的新世界,使自己从困惑中解脱了出来:“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他在《田家即事》中描述的生活的确能让人陶醉: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馀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方求静者赏,偶与潜夫论。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到汝州后仍“旧习不改”。《旧唐书》载其“至郡,日聚英豪,纵禽击鼓,恣为欢赏,文士祖咏、杜华常在座”。朝廷闻报再改仙州(今叶县)别驾,仍我行我素。再改州司马,却在赴任途中离世。

  王翰在汝州期间,其官舍和祖咏的“汝坟山庄”成了文友相聚的平台,王翰调仙州后两人常在两地约友相聚、诗作相寄。他在《寄王长史》中写道:汝颍俱宿好,往来托层峦。终日何寂寞,绕篱生蕙兰。第二年秋天,王翰到汝州山中与文友相会,祖咏非常高兴,一气呵成了《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百字长诗。

  祖咏和王翰在汝州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王翰离世后虽然少了出手阔绰的朋友,但汝北祖咏的“别业”仍然是“来往无白丁”山居。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专程到汝州看望祖咏,在祖咏的陪同下畅游汝州香积寺(风穴寺),写下了《过香积寺》的五言律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请长缨”边关歌心志

  时乖命蹇汝山葬诗魂

  唐代入仕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二是文士隐居引起官方的重视称之“终南捷径”,三是边关杀敌立功。

  祖咏是一位热衷于功名富贵的才子,否则就不会有“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豪言壮语。他移家汝州山林或许想走“终南捷径”,这在他《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一诗中,以鸟喻人表达了自己昂扬向上的心声:“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或许汝州的穷困生活改变了祖咏性格,重出江湖的渴望与日俱增。祖咏人生最后的10多年里,他多次走出汝州,南下渡淮河、过长江,在吴越之地寻觅机会;北上越黄河、登燕山,直达幽燕腹地,想通过边关的将士出人头地。

  在边塞,他亲自见识了壮美的塞北风光,也亲身体验了戍边战士的生活。他多希望自己能像那些过去的边关名将一样,能勒石燕然,用武功来成就辉煌人生。一日,面对着蓟门,祖咏激情澎湃,想像自己疆场立功的情景,当场吟出了《望蓟门》一诗: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望蓟门》流溢着热血诗人的英雄气概,是祖咏所留的30多首诗中唯一的边塞诗。后人将这首诗与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比肩,讲王翰《凉州词》多提到《望蓟门》。

  苍天终没有再给祖咏拜将封侯的机会,他移居汝州后的人生“突围”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不得不带病回到他的汝坟山庄,直至终老。

  史家逸其行事

  人间班班有文

  唐代开国约百年之后,迎来了唐诗的黄金时代——盛唐之音。盛唐之音由初唐四杰、陈子昂、刘希夷、王若虚等人开启,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人唱响,也离不开祖咏、王翰诗笔圣手的涂抹。女作家苏雪林在《唐诗概论》指出,盛唐时期“作品里反射的只是青春的光热,生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祖国的庄严,什么人生的悲哀,社会的痛苦,永远不会到他们心上”。

  盛唐之音的山水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综合了陶渊明咏写田园和谢灵运摹形山水的传统,融合了本时代的文化思想,以不同的诗作风格折射出盛唐气象。

  纵观祖咏30多首诗作,除《望蓟门》为七言边寨诗外,全部为五言诗,山水田园诗和交友诗各占一半,其交友诗中多有山水田园的摹写,整体仍属田园诗风。

  唐代选评家殷瑶所选唐诗《河岳英灵集》是公认为卓有成就、特色鲜明的选本。选录祖咏《苏氏别业》《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宿陈留李少府揆厅》《终南望馀雪作》和《古意二首》共6首。

  唐国子进士芮挺章撰《国秀集》三卷,集李峤至祖咏诗220首,收录祖咏《蓟门别业》《望蓟门》二首。

  唐人姚合《极玄集》收录祖咏《留别卢象》《兰峰赠张九皋》《苏氏别业》《夕次圃田店》和《题韩少府水亭》等5首。晚唐韦庄承继姚合《极玄集》而选编《又玄集》三卷,再录祖咏《苏氏别业》一首。

  唐李肇的《唐国史补》称“诙谐自贺知章,轻薄自祖咏。”

  后蜀韦毅编选的《才调集》,选唐人选诗1000首,有祖咏的《七夕》:“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宋李防等人承旨编撰《文苑英华》,录祖咏诗歌《终南望馀雪》《七夕》《观华岳》《中峰居喜见苗发》《泊扬子津》《扈从御宿池》《宴吴王宅》《清川口宴张郎中别业》《宿陈留李少府揆厅》等9首。

  《千家诗》是唐诗的普及读本,宋谢枋得编选,录有祖咏《苏氏别业》《江南旅情》。

  宋洪迈编集的《万首唐人绝句》一百卷,其编选宗旨是为了“时时教稚儿诵唐人绝句”,同《千家诗》类同。选录祖咏《终南望馀雪》。

  元代诗论家方回编选的《瀛奎律髓》兼选唐宋二代之诗,录有祖咏《题远公经台》。

  元代杨士弘积十年之力编成《唐音》一书,选录有祖咏五言律诗4首:《题韩少府水亭》《苏氏别业》《留别卢象》《江南旅情》。

  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首开明人诗宗盛唐的风气,以诗体编排诗篇,录有祖咏《夕次圃田店》《田家即事》《古意》《终南望馀雪》《江南旅情》《泊扬子岸》《泗上冯使君南楼作》《留别卢象》《题韩少府水亭》《苏氏别业》《宿陈留李少府揆厅》《扈从御宿池》《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家园夜坐寄郭微》《望蓟门》。

  晚明文学思潮影响下的重要唐诗选本《唐诗镜》,是陆时雍所选,录祖咏诗六首:《苏氏别业》《题韩少府水亭》《江南旅情》《泊扬子津》《望蓟门》和《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清《唐诗三百首》“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选有祖咏《望蓟门》《终南望余雪》。

  …………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张春荣是较早系统研究祖咏的学者,借他的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两唐书中惜无传,盛唐诗留才子名。科考场上留佳话,恣为欢赏为知音。漫游山川壮情怀,心系魏阙建功业。进退穷达且随它,流落不偶亦风流。

  (作者系汝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汝瓷的前世今生》《风穴寺探秘》《汝文化简论》等书)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