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科技论坛召开,未来还将建设河南水博物馆

2020年09月17日07:3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瑞朝

  研究实施桃花峪水库工程;建设一批引黄工程,我省年新增引黄能力9.2亿立方米;谋划建设河南水博物馆;推进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9月16日上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科技论坛在郑州召开,披露了我省正在打造的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格局。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政策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政策建议报告。

  【谋划】构建“一轴两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黄河流域水安全如何保障?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我省将打造与现有河渠大连通的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形成系统完善、丰枯调蓄、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水安全保障格局,构建“一轴两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其中,“一轴”是以黄河为主轴。“两翼”即黄河南、北两条河渠输水大通道,以西霞院输水工程、卫河共产主义渠、金堤河、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为北翼,以伊洛河、贾鲁河、涡河、惠济河、周商永运河、引江济淮工程为南翼。“三水”是本地水、黄河水、长江水。

  其中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方面,我省将加快水土保持步伐,重点对尚未治理的1.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

  【建设】我省正研究实施桃花峪水库工程

  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邙山至此终止,黄河驶入开阔地带,南岸没有了山脉阻挡,下游河段又多悬河。

  桃花峪所处的位置,是悬河头,孙运锋说,为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我省将研究实施桃花峪水库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可削减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大洪水,减少东平湖滞洪区的进水几率,保障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同时,将加快实施黄河下游封丘倒灌区安全建设(贯孟堤扩建)工程,封堵长垣县姜堂村至孟岗村长约8公里的堤防缺口,改现有贯孟堤,彻底解决封丘倒灌区内43.14万人的防洪安全问题。

  孙运锋说,为提高我省的引黄能力,我省将实施一批重大引黄工程。通过建设小浪底南、北岸、赵口二期、西霞院输水灌区4大灌区,发展引黄灌溉面积303万亩,届时我省年新增引黄能力9.2亿立方米。

  【传承】谋划建设河南水博物馆

  据了解,我省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根脉。

  孙运锋说,一方面,我省水利部门将支持郑州建设中国黄河博物馆,洛阳建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支持郑州、开封等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下一步,我省将谋划建设河南水博物馆,展示和弘扬中原水文化。我省还将推进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大运河河南段包括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洛河、索须河、贾鲁河)、永济渠(卫河)、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等,共计686公里。

  黄河是恢复大运河功能、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水源。要统筹推进河道疏浚、引水补源、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加快通济渠郑州开封段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通过相关工程措施,为永济渠、通济渠补水,实施黄河与大运河文化衔接融合。

  【观点】将投资20亿,筹建河南省黄河实验室

  此次论坛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政策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政策建议报告,共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说,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河南省黄河实验室”很有必要。汇聚一批相关领域全球领先的科研团队,建设整合一批先进的具有流域特色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中枢”作用的黄河“智慧大脑”。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说,黄河实验室有重大的国家需求,面向黄河流域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工作,需要协调沿黄各个省的联合与协同创新,建立联动机制。重点是要以水科学、水资源等作为基础,扩展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在平台方面,可考虑增加“美丽黄河”,包括监控、评估与人工智能型的决策支持,进一步扩展到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及流域管理。

  今年8月31日,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筹建方案论证会召开,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26名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黄河实验室筹建方案进行了论证。我省将投资20亿元,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筹建黄河实验室。

  近期我省将实施7类重大水利工程

  黄河下游封丘倒灌区安全建设(贯孟堤扩建)工程

  滩区综合治理工程

  桃花峪水库工程

  小浪底水库库周(河南省)地质灾害影响处理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城乡供水一体化水源工程

  根据孙运锋介绍,近期,河南省水利部门谋划了7类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449亿元,紧盯黄河防洪、滩区居民安全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供水保障等突出问题,重点建设七大工程。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