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展宏图这一年】践行“黄河战略” 郑东崛起“新”城

2020年09月17日11:08

来源:河南日报

  蓬勃发展的郑东新区

  生态环境宜人

  中原科技城政策发布会现场多位知名专家接受聘书

  龙湖区域鸟瞰图

  郑东新区成为展示河南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与名片

  河南日报记者李林本报通讯员周常剑张文举/图

  2019年9月17日至18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郑州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南发展提供历史机遇,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指路领航。

  白驹过隙,只争朝夕。郑州郑东新区紧握每一寸光阴,将黎明当作前行的号角,在夜幕下细数奋进的积累,持续践行“黄河战略”,聚力凝神崛起“中原科技城”,全力打造郑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缘何“花”落郑东新区

  9月15日,中原科技城,芳容初现。

  她位于郑州郑东新区龙湖组团,北至连霍高速,南临龙湖,东接龙子湖,西达中州大道。包括龙湖北部区域和云湖大数据产业园两大区域,总用地面积约16.4平方公里。

  同时,以智慧岛为中心、以龙湖北部片区为核心示范区、以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为拓展区,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形成“一体两翼”整体布局,打造“中原科技带”,构建串联高新区、金水区和东区的沿黄科创带,打造科创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走廊,规划研究范围延展至约64平方公里。

  龙湖区域是郑州市积蓄多年城镇化建设样板经验、实施建设与管理的集大成与典范之作,是郑州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其蓄势待发的磅礴之力万众瞩目。

  选择在生态最好、价值最高、公共服务最优的地方建设中原科技城,让位于科技创新,缘由何在?

  我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号角”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站位“两个大局”、分析国内外形势,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阐明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现实路径,为全面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出了动员令。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提出的“三个在”目标要求,郑州需“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定位期望,必须扛起承接聚集创新要素的重任,为全省的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郑东新区作为郑州“龙头昂起”的重要支撑,只争朝夕迅速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

  从科创规律而言,人才需要宜居宜业的环境,科创需要开放、互动、自由的物理空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扶持和培育。郑州选择了郑东新区,选择了龙湖北岸。

  “把生态最好、价值最高、公共服务最优的地方让位给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布局城市空间、主体功能、服务体系,也是城市发展方式有机更新的首选。”省社科院专家评价。

  与之高度相契合的是,早在2016年10月,国家三部委批复同意河南建设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17年2月,河南省确立郑州智慧岛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

  作为此次“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的组成,智慧岛已先行“发动”,为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阿里全生态体系中原总部、海康威视中原区域研发与运营总部等大数据产业领军企业,和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在此安营扎寨,腾云驾“数”。

  作为拓展区的科学谷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690亩、总投资120亿元的鲲鹏软件小镇将以群岛式组团布局,建起一座“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可容纳近4万人的高科技软件创新园区。按照规划小镇要在18个月内完工,现已有华为、阿里、海康威视、软通、紫光、浪潮等产业“大鳄”意向签约。

  科技城的“内涵式”解读

  “中原科技城的落地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是河南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9月15日中原科技城政策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作为该城首批专家委员会委员坦言。

  那么中原科技城具有怎样的特质?郑州市委、市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决定在郑东新区划出最优的区域建设中原科技城。这是郑州在营造人才新生态、创新新空间、科技新高地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

  梳理起来,中原科技城具有四大特点:

  集科研、孵化、转化于一体。西部的北龙湖区域以聚集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为主,东部鲲鹏小镇主要是发展以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科创产业,中间的智慧岛是服务“两翼”的孵化器,三块区域共同构成中原科技城,形成科研、孵化、转化的承接链。

  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坚持TOD导向布局轨道快线和普线,实现与郑州四个开发区、机场、高铁站的快进快出和与中心城区的无缝衔接,以平面空间小尺度、垂直空间多维度、慢行系统微循环、生态绿化相协调构建内部空间结构,统筹布局配套于科创活动的产业业态、服务于高端人才的公共服务,将成为郑州交通最现代、城市最时尚、环境最优美、服务最优质之地。

  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高度协调。坚持政府主导、打好政策“组合拳”,实行新型产业供地、政府物业供给、人才公寓配套等一系列创新制度;实行郑州“黄河人才计划”,对入驻中原科技城的人才与科创企业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政府补助支持和基金投资、创投风投共同参与的“补投联动、以投为主”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虚拟创新院、科研院,让人才落地有名、消除后顾之忧,能够致力于创新创业。

  立足郑州、辐射全省、面向国际开展科创活动。着眼于服务全省及中原地区,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努力让中原科技城成为郑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郑州市为进一步提升高科技人才吸引力、高端技术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研发基地+科创企业+创新金融’建设模式,打造中原科技城,必将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这座古老‘绿城’的新名片。”施一公说。

  据悉,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建成”的计划,中原科技城到2023年将初具雏形、2025年基本建成、形成规模。

  政策引流汇天下精英

  9月15日的郑东新区会展中心轩辕堂迎来万丈光芒,这里汇集着财富、智慧与决策之光。

  当天发布会现场,入驻中原科技城的首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郑东新区管委会与复星国际、上汽集团云计算软件研发中心、银丰国际生物科技园等28个标志性项目上台签约,32家企业同步签约,总额超过1100亿元,为中原科技城的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此次签约的60个项目主要涉及数字文创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前沿科技产业、生命科技产业等方面,将进一步提升郑州市的高端技术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高科技人才吸引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刘大响、王家耀等十余位涉及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技术、金融创投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被聘为中原科技城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为入驻中原科技城的项目和人才的评审、甄别、筛选做细致专业的把关,助力中原科技城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创新基地、人才特区。

  同时,中原科技城还汇集了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数字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中原研究院等9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引进审协河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郑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3大国家级平台,以及12个院士工作站和6家省级研发平台,为科创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切实推动中原科技城建设,郑东新区结合郑州市“黄河人才计划”和《关于在中原科技城建设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引进,计划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力争人才和项目快速向中原科技城集聚。

  “降门槛”招揽全球人才。放宽科创人才认定条件,凡在中原科技城一年内实际工作时间达四个月以上即可参加人才认定,并享受中原科技城相关支持政策,以最大诚意面向全球引才。

  “送福利”保障人才安居。按照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拎包即可入住原则,提供8000套精装修免租金人才公寓,努力打造人才安居最优洼地。

  “零租金”助推项目落地。对落户中原科技城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给予3年内办公用房租金全额补贴,以最优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重奖补”扶持创新创业。根据企业和人才对中原科技城作出的实际贡献,每年给予适当比例的经济贡献奖补,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提待遇”留住优秀人才。对科创团队优秀人才发放专项补贴,博士每人每月1万元,硕士每人每月5000元,用人单位可根据人才实际贡献,统筹分配补贴资金。

  相关“看点”:

  郑东新区自2001年启动规划建设,由一片鱼塘村落完成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历史性跨越。

  辖区人口从2009年的30万增至2019年年底的150万;GDP从2009年的49.95亿元增至2019年的113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09年的86亿元增至2019年的79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09年的10.38亿元增至2019年的97.8亿元,规模均居河南省各县市区开发区第一位,综合实力领跑全省,成为展示河南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与名片,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新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