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民俗村洋溢乡愁记忆 “洋芋先生”千锤百打觅“老味”

2020年09月17日16: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9月17日电 (崔琳 黄碗怡)青砖伴瓦漆,炊烟袅袅起……金秋九月,兰州新区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内洋芋搅团、水川长面、西域烤全羊、永登犁面、油胡卷等特色甘肃民间小吃,让这座古朴小镇弥漫起“妈妈的味道”,有的小店外还排起了队。

  现年38岁的“洋芋先生”徐吉祥,家中“四代人”都以烹饪传统小吃洋芋搅团为生。每当有食客光顾,他都会穿戴好整套古装再“工作”。他认为,这种仪式感必不可少,意义在于唤醒民众对黄土地年代的“专属记忆”。

  “天作地造、搅拌味醇、真材实料、千锤百打……”从品种、品质到制作手法,徐吉祥说起洋芋滔滔不绝。他熟练地将蒸煮超过1小时的洋芋放入木厩中,然后拿起重达5—6斤的长靶木锤将食材来回“揉”均匀,接着抡起臂膀捶打起来,直到这些洋芋能够“拉丝”,每出锅一木厩搅团大约需要10分钟,再撒上秘制佐料,令人垂涎。

  徐吉祥告诉中新网记者,这活很累,生意好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要做上百碗,胳臂酸痛难忍,如今愿意以此为业的年轻人很少,自己很忧心这种传统手艺会就此消失。为此,徐吉祥将家中流传百年的石厩、石锤等工具展览于门店外,还不时指导食客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旨在“激活”大伙的乡愁记忆。

  无独有偶,肩负传承古老手艺的永登媳妇高连山亦在小镇经营着犁面馆,流传自无电年代的这种“妈妈的味道”不论线上线下都十分受欢迎。高连山说,相比使用压面机,手工制作犁面步骤繁琐,十分讲究,其中最有趣的是将手擀面埋在麸子(小麦壳)中去水分,随即码放12-13层折叠后用菜刀由后向前犁面。

  “我常带朋友来民俗村品尝。”食客田文表示,舌尖上的美食文化令她着迷,中国农耕文明流传千年,很多传统手艺距离自己很遥远,如今民俗村通过引进传统美食,建设民俗博物馆,让居民在休闲之余增长了知识,既找到了儿时的回忆,又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民俗总监李维东告诉记者,除了街道70余商户30余种传统美食外,该村已经建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馆、手工艺展示作坊、中国特色民居展示街、生态农业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更将兰州太平鼓、皮影、剪纸等非遗汇聚在一起,希望以此将祖辈的记忆传承下去。

  记者采访获悉,李维东收藏老物件的习惯已有20多年,老电视、老收音机、老玻璃漆画、皮影、墨斗、老衡器、照相机……他的这些藏品,从诞生之初的奢侈品,渐变为畅销多年的日用品,再到成为如今的陈列展品,他心心念念想要打造的“可触摸博物馆”终于在这个民俗文化村落成。

  李维东时常打听着谁家有“老物件”,或交换或购买,成为他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并花光了自己所有积蓄。他的梦想是,让更多人通过熟悉的老物件,享受文化大餐,唤起儿时回忆,珍惜现今生活。(完)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