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出品发行已两年 《三体》为何拍不出来?中国科幻人探讨科幻文学和电影

2020年09月26日13:2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流浪地球》出品发行已经两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拍出来更多好的科幻电影?《三体》为什么拍不出来?大部人看不懂的《信条》是不是好电影?河南民间故事多如繁星,能否用中国科幻电影讲述中国元素?

9月26日上午,在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上,当代著名科幻作家韩松,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陈楸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龚格尔以及著名科幻作家江波、宝树等分享真知灼见,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未来。

对话嘉宾:

韩松: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代表作《宇宙墓碑》《红色海洋》《地铁》等,很多作品被美国、日本、意大利翻译出版。

朱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前北京天文馆馆长。

龚格尔:电影《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

陈楸帆: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银河奖星云奖双料得主,代表作《荒潮》《人生算法》等。

江波: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副主席、更新代科幻作家领军人,银河奖星云奖双料得主,代表作《银河之心三部曲》《机器之门》等。

宝树:著名新生代科幻作家、银河奖星云奖双料得主,代表作《三体X》《时间之墟》。

大部人看不懂的《信条》是不是好电影?

宝树:科幻片不仅是机器人、太空等硬性的内容,时间题材是非常有意思的,诺兰的《信条》将时间逆行以电影展现的形式很新颖,同时把时间的思考放在谍战片里,但是没有把时间挖透。其实时间逆行,环境、人与人的关系、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就完美了。

《流浪地球》出品发行已经两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拍出来更多好的科幻电影?《三体》为什么拍不出来?

朱进: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还比较缓慢,《三体》没有出现是整个电影体系的薄弱,《三体》带来的科幻热和电影制作的大发展还有一个过程

龚格尔:《流浪地球》准备了三四年,它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验性。科幻电影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很多科幻电影的拍摄都是一种冒险,对电影和观众来说都需要信心。比如,好莱坞在科幻领域也发展了几十年才达到现在的成熟。此外,吴京之所以加盟《流浪地球》,是因为吴京的老婆谢楠是个科幻迷。

什么是好的科幻电影?

陈楸帆:科幻电影在某种程度是满足观众求知的欲望,但又和科学不同。在时间、空间上,科幻电影有种超越性。

科幻电影有不同的类型、风格,有灾难大片,也有密闭式烧脑性质的一两个人物的小片子,具备娱乐性、商业性和实效性等,但是共同点是都能给大家带来好奇心,让观众思考,然后转化成研究、发明的动力。好奇心是我评价一部科幻电影是否优秀的标准。

《信条》让我们思考时间是好的,但是在思考过程中过分消耗我们的好奇心,就不太好了。

拍科幻电影是不是应该请科学家做指导?

诺兰拍《星际穿越》请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做科学指导,如何将技术、科学和电影合理融合?

朱进:《星球大战》《星际穿越》《阿凡达》……世界上最卖座的科幻片都是和太空有关的,从天文学家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天文大国。

中国科幻作家近年来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给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充沛的素材。我希望科幻电影能更偏天文方面。科学家的基础是基于观测方面的,但是想象力方面有所欠缺。

龚格尔:拍《流浪地球》时我们也请了科学家,但是讲完故事梗概后,科学家对整个故事逻辑是不赞成的。科学家的教育体系基于科学,但是电影的根儿是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调和理性和感性。我们正在筹备的《流浪地球2》还是会和科学家结合的。

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很多世界电影的素材,江波很多小说有关“新基建”,中国电影界有可能产生优秀的人工智能电影吗?

江波:人工智能是非常好的素材,好莱坞很早之前已经开始拍人工智能电影,国内有关这方面的小说也不少,电影人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另外,国内科幻创作人士一定要有自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领域追赶得飞快,体现到了国民心态、影视人员的自信,一旦自信了,创作的作品就非常有质感,我相信未来我们在机器人、深海、太空领域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

中国科幻片如何展现中国元素?

陈楸帆2013年出版了《荒潮》,这本小说是《三体》之后第二部被翻译成英文的科幻小说,描述的是未来15年之后的中国,讲述的是生态环境问题。

陈楸帆:这本书2013年出版,2018年国家颁布《禁止24类洋垃圾入口的条例》,有时候科幻作品是有一定前瞻性的。

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科幻影视作品来自于西方,中国更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哲学观念,包括神话传说,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以科幻的形式重新表达,进行人与自然的思考,探讨一种新的话语体系,找到属于自己的“软实力”。

网飞拍《三体》成热门话题?我们如何将中国元素搬上荧幕?

龚格尔:《流浪地球》在海外的主要受众还是华人,我国的科幻电影目前的受众还局限于国内市场,文化的交流需要时间,我们现在能做的还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河南民间故事多如繁星,能否用中国科幻电影讲述中国元素?

陈楸帆:感性和理性在更高的层面是最终归一的,是要回到原点的。河南历史悠久,完全可以用科幻的方式进行包装,让传统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