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沪青年企业家共话农企发展

2020年10月13日07:37

来源:大河网

插图/王伟宾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刘红涛

  金秋时节,上海黄浦江畔刮起“河南风”。刚刚结束1个月前在驻马店市的“约会”,10月11日下午,河南与上海的青年企业家又聚首沪上,探讨如何以农为媒,共谋发展。

  地理位置的差异,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的不同,让两地青年企业家有着不同的理念,也碰撞出了一串串“火花”。

  豫沪农业合作空间广阔

  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是全世界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每天有近8万吨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70%左右来自外省市,是典型的农产品需求城市,与农业大省、畜牧大省的河南互补性强、关联度高,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上海田地甜蔬果合作社理事长施雷对沪豫两地的互补性感触很深。他说,上海土地资源有限,土地碎片化严重,很难找到施展自己拳脚的大块耕地。自己的公司在品牌化经营方面有优势,希望能与河南的相关企业达成合作。

  听到这里,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颇为心动。他们村以土地等形式入股成立了合作社,创办了“乡谣农场”,正有向品牌化和农业深加工方面发展的需求,他赶紧索要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准备探讨进一步合作。

  卖生活方式卖生产过程

  本次交流活动,上海市、河南省都派出了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和农业领域的佼佼者,带着深化合作的诚意而来。

  河南企业优质农产品品牌,都经历过一轮轮大浪淘沙,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经验教训都不少。但交流会上,上海青年企业家从另外一个方面,带来了新理念和新冲击。

  上海山阳旅游公司党支部书记计民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他说,山阳旅游“种瓜不卖瓜,种桃不卖桃”,出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卖的是生产过程。种的是水稻,也是风景和故事。他们用1亩地收获的水稻堆成谷堆,请老人给孩子讲当年的故事,1年时间引来8000人体验,收益达40万元。

  瞄准农业4.0打造全产业链

  在现场交流环节,河南金豆子蔬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豆子”)董事长贾辉的发言获得了不少关注。

  金豆子是一家集各类芽苗菜及种子的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副产品初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目前运营8家芽苗菜工厂,年销售收入4亿元,服务覆盖3亿人口。

  “全中国每天有5000万人在吃我们的豆芽,我们也是国内第一家把芽苗菜生产实现标准化的企业。”贾辉非常自豪。

  他表示,计划在未来3—5年时间,除了加大布局之外,加大投入推动生产由人工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金豆子正在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推出了智能化中央厨房,“如果说农业要实现4.0,我相信豆芽应该是最先实现的。”

  借助本场交流会,贾辉也来到现场招商,向参会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希望在技术上进行交流合作,如果大家有先进的设备,可以谈采购或者联合研发。他们还计划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建设规模化日产200吨的豆芽工厂,可以在渠道和项目方面进行合作。

  上海农企也喊“缺人才”

  豫沪青年企业家交流活动中,上海愚农公司董事长贾玉海发言的主题就是搞农业缺人才,“搞农业7年多了,我一直在找人才的路上。”

  在贾玉海看来,农业难以吸引人才无非几个原因,收入不稳定、干活辛苦、农田作业环境差。解决的办法之一,是田间变车间、农场变工厂,农业完全可以成为“风景线”。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企业吸引了不少人才,最近还招到了几位曾留学美国、日本的硕士研究生。

  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先行者。该合作社从种植番茄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农产品产销、农事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该合作社创始人倪林娟介绍,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华东六省第一个采用物联网设备的农场,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可以远程、实时监控大棚里的生产环境,随时随地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最佳环境。在她看来,此次豫沪深化合作非常有意义,特别是技术、人才的对接。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