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城市设计理念有何改变?400余名国内外大咖从全球说起……

2020年10月19日21:2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如何建设生态环境新城?“算法时代”数字化对城市设计有何影响?10月19日,以“科技与城市”为主题的2020第3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专家学者、院士大师、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共同探讨智慧、科技、城市融合发展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技术创新,展望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本次大会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承办。

开幕式后,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12名国内城市设计大师登台发表主题演讲,3名国外专家采取提前录制演讲视频、现场播放的方式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原局长孙继伟,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Stephan Schütz (施特凡·舒茨)分作做了《“算法时代”数字化城市设计发展前沿初探》《城市的设计与营建的智慧》《理想城市和城市理想》《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的主题演讲。

王建国认为历史上的城市设计经历了古典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三代范型,如今在信息技术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应运而生。

“数字化城市设计主要依托多源异构城市大数据的集取、处理和综合性的应用,开展针对城市多重尺度、特别是大尺度空间形态的科学研究和设计优化,大幅度提升了人们对城市形态表象背后的建构机理和不确定性的大概率正确的研判能力,特别是可以对跨专业、跨领域、多重尺度、超出个体认知和识别能力的城市设计客体,做出越来越接近真实和规律性的描述和认识概括,实现了当今‘算法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发展前沿的迭代进阶。”王建国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是以郑州为永久会址的国际化高端学术品牌活动,每年一届,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举办两届,形成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前瞻性的研讨成果,为新区城市建设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实践指导,业界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次大会将持续到10月20日,参会专家将参观考察郑东新区龙湖湿地公园、龙湖公共艺术中心,听取东区规划建设想法,交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与会专家报告要点:

题目:城市的设计与营建的智慧

孙一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摘要:城市设计在中国的实践性开展,直接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界定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系;二是城市设计成果如何在建设中贯彻实施。在城市的范畴理解,“城市设计”是永远趋向完美的过程,与充满底线思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本不在同一个坐标。面对长期盲目与快速的建设导致的城市现状,直面建成环境的直接损失、间接伤害,需要我们的城市设计实践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本源,解决基本问题。

题目:以“制”提“质”——加强城市设计制度建设,保障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城镇化工作进入下半场,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城市设计在提高城镇建设品质、提升城镇风貌水平及规划、建筑设计质量上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并已成为多方共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成为新时期城市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城市设计的制度构建也随之开始推动,并指导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城市建设实践工作。在国家层面,住建部于2017年颁布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迈出了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及时推动了城市设计试点和城市双修试点等行动,同时也针对重大具体问题,及时制定《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等各类指导性文件,不断完善相应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地方层面也在积极响应制度建设工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密集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城市设计管理要求和技术导则等,尤其注重基层治理和实施落地,为城市设计作用的充分体现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真正利用城市设计来实现城市与建筑、城市与自然以及城市与人的相互成就。

题目: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

Stephan Schütz(施特凡·舒茨)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摘要:在城市密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如何设计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是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绝大多数的城市中,公共空间大多位于临街层,为横向铺展。如何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中设置公共空间、实现垂直生活是本次演讲所要探讨的话题。我将以中青旅大厦、北京嘉铭中心、上海外滩SOHO、郑州绿地中央广场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这五座高层建筑为例,阐释高层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

首先,高层建筑的内部空间尽量实现开放通透的布局,通过利用大堂、走廊、露台等空间,打造舒适的工作生活氛围,吸引人们来此休憩。

其次,我们将通常设在首层的功能伸展至较高的楼层,以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会面、漫步,增强建筑内的人际交流和对话。

最后,对于混合功能的建筑综合体,我们还将尝试增强建筑与城市景观以及周围城市环境的交流互动,使建筑与城市肌理融为一体,打破生硬的界限,将广场、庭院变为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客厅。

题目:走向城市治理的城市设计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摘要:城市设计的上一个国际高潮是“形体环境论”盛行的时代,有效应对了二战后的重建活动,而这种经验在中国4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中也再次大放异彩。俱往矣,面对新时代的需求,我们呼唤变革,我们呼唤善治,而城市设计的化蛹成蝶也是必然的选择!

题目:数字建筑设计及建造研究

徐卫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报告摘要:数字建筑的出现是新科学新技术推动的结果,它是未来人居的理想家园。演讲者将介绍数字建筑的产生发展以及亲身参与其中的历程;同时将介绍演讲者运用新技术及新方法进行的设计研究及项目实践案例,将着重介绍运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移动平台”打印的系列作品,以及运用互动技术实现的互动建筑实例。

题目: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设计——建筑师的使命轮回

徐苏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

摘要:建筑师的使命与城市化的进程始终相伴,在完成人类巨大的造物活动中实现了美好环境的设计与建造。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当代的建筑创作活动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或者与城市环境不相协调,或者对历史文化不够尊重,或者简单粗暴,或者奇奇怪怪,其背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建筑创作人员对城市设计认知的缺乏,从意识、概念到知识体系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逐渐封闭在了单一的“建筑设计”之中。我们应当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正确的城市设计意识是提高建筑创作水平的重要基础,建筑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城市设计,才能使每一件建筑作品都能够满足环境的要求,符合城市的气质、体现地域的特点。

题目:数字孪生城市

杨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中规院雄安研究院总架构师

摘要:数字孪生的CIM将不仅仅是实体城市的复制和映射,它将基于真实的城市数据不断进化出智慧。它的能量将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一个承载人类物质世界、社会活动和集体心智的无限场域。传统智慧城市空间的物理性将被无限延伸,城市将逐渐成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逐渐交融的混合空间。在数字孪生的CIM之中,城市之间、人类之间、万物之间的时空阻隔将逐渐被实时的数据交换所打破,一个时时刻刻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世界将成为可能。它也将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空间形态和新的研究范式,由此引发的变革也许天翻地覆。当技术奇点来临,数字孪生的CIM将有可能进化成全球化的超级智能系统。

题目:生活在未来的过去里——关于城市未来的概述

Paolo Testolini WOODSBAGOT 伍兹贝格合伙人、城市与场所专业部门的全球设计主管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行为也在随之改变,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尤其今年疫情开始以来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未来的影响。从历史的演变来看,最初,人们由于需要从A到达B,而逐渐形成了城市的肌理。美国著名建筑师哈维·科贝特在1925年的时候,曾预言25年后,也就是1950年,城市将采用多层的街道和立体交通来解决拥堵问题。如今的城市现状的确如预言般成为现实,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尽量降低在科技日渐进步的城市所形成的过量负荷问题呢?城市的格局随着人类的行为习惯的改变应该随之适应变化,包括疫情的暴发等,都会对空间的规划和运营产生影响,我们也以伍兹贝格在洛杉矶的一个研究案例为例,为大家展示如何通过科技的手段正面积极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

题目:科技创新融合重塑数字城市

王亚松 国信优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CEO

摘要:伴随着每一次全球科技变革,城市发展都会产生观念和形态的积极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促进现代化城市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数字技术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数字空间重塑城市发展新形态。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提出、试点推广迈入不断运营完善,在雄安和郑州等地,已形成多种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和数字城市操作系统的创新实践,结合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新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更将激发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新模式,数据资源作为数字城市空间新型生产要素,在国家标准的指引下,将通过创新评估方式成为城市新资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循环。

题目:BIM+GIS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的基础与载体

高承勇 华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摘要:当下智慧城市在行业内的应用与发展如火如荼,在众多“智慧化”应用发展迅猛的表象下,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加强数字城市建设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夯实标准和设施基础,构筑和健全生态圈,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本报告将重点分享基于BIM+GIS在数据层的深度融合和基础数据管理,以及基于云架构的数字城市数据管理平台整体架构设计,提出以数据驱动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和未来发展,打造基于BIM+GIS的城市大数据平台,为各项城市级应用和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建设行业生态圈。

题目:智慧公共出行系统研发与示范

李高鹏 宇通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

摘要:2019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未来城市交通将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并向智能公共交通方向发展。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5G、新能源、自动充电等交通新基建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成型与成熟发展。

智慧共享出行系统将站在打造“智慧城市”的高度,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交通新基建的基础上,从出行需求分析、出行需求满足、智慧出行总体构想等方面着手,打造面向城市微循环、公交、环卫、机场等应用场景的“自动驾驶产品集”,以更聪明的车、更智慧的路、更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构建,为城市搭建安全、绿色、舒适、快捷、准时的交通主动管理服务,实现产城融合,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

题目:面向未来的城市交通新模式构建思考

刘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城交地下院院长

摘要:分析了自动驾驶、电动化、共享交通等新交通方式发展趋势、交通强国等政策环境以及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外部驱动技术。针对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构思了以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全面应用为基础,结合配套基础设施的全新模式交通,探讨了其概念、功能和建设目标以及总体架构,以及对城市发展影响。重点探讨了公共交通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等场景模式。最后提出了如何分级、分步发展实施推进等发展思路。

题目:科技让城市回归生活

David Tickle(戴维德) Hassell(澳大利亚怡境师)董事、城市设计全球负责人

摘要: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进入5G时代,一切又将有所不同。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VR/AR等科技突破,使得工作、生活、休闲的空间边界变得模糊起来。空间形式不再追随功能,而是呈现出更加复合、共享以及高参与度等特性。而在科技的更替中,我们发现始终不变的,是都市人对宜居环境的不断探索和需求。先锋科技将引领未来城市交互创新潮流。而当科技进步回归生活本源,我们将深入诠释人与自然交流共生的公园城市微观生境,生动演绎科技与市井和谐交融的城市烟火情感,讲述着科技可以无处不在也终将回归人性温度的动人故事。


编辑:史海山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