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丨淮阳 文旅融合城乡共美

2020年11月01日08:0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赵春喜 通讯员阮淮凤)寻根祭祖太昊陵、乘风破浪游龙湖……国庆长假虽已过去,古城淮阳各景点依然游人不断。

  10月30日,安徽游客张丽手里拿着一份“旅游攻略”:“根脉承韵、感受非遗”寻根祭祖一日游、“访古寻迹游遍陈”探寻古文明一日游、“问道羲都全域淮”园林文化一日游等旅游线路,图文详尽,引人入胜。

  “每条线路都富有淮阳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让我感受到诗和远方的快乐。”已在淮阳游玩了两天的张丽竖起了大拇指。

  淮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不仅有伏羲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儒家文化等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手工艺等,还有“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万亩水域“生态名片”。

  “抬头即胜景,低头有碧波。这在北方城市中比较少见,淮阳不愧是文化古城、北方水城。”慕名而来的网友李涛也有同感。

  近年来,淮阳区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多渠道进行文旅融合发展探索,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用旅游的载体繁荣文化,城乡处处好风景。

  着力挖掘伏羲文化、龙文化、荷文化、非遗文化等,在丰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一陵一湖一古城、二老三皇享盛名、四冢五墓六公祠、七台八景湖中映”的“数字淮阳”,以太昊陵、龙湖湿地公园科普馆为系列,近20条主题旅游线路辐射多处景点。

  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新建、改造街头公厕、街头游园、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培育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旅游经济产业,进一步丰富居民和游客的愉悦感。

  打造乡村兴旺文旅模式,结合民间流传的“包公下陈州”“紫荆复生”“范丹借粮”“鲁台望乡”等故事,挖掘民间文化,开发乡村游品牌。特别是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抗日英烈纪念馆、薛朴若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线路,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为革命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合村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通过非遗展示、戏曲歌舞、体育比赛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旅游服务融合建设,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如白楼镇的打花棍,新站镇的高跷,曹河乡的竹马、旱

  船,王店乡的担经挑,豆门乡的舞狮等,让乡村生活的文化味儿浓起来。

  对于“泥泥狗”“芦苇画”等淮阳元素的非遗系列产品,则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推动创意设计、包装和推介,将其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提升品牌价值,开发出一批特色鲜明、制作精美的“淮阳品牌”。

  以中原独特文化为底色,秀美绿地水系作引擎,文旅融合注活力,城乡居民享红利,古城淮阳吸引力日显。今年,央视播出的《中国影像方志》、《记住乡愁》第六季、自然遗产日《文物赋彩,全面小康》等节目,淮阳多次上榜高颜值网红城市名单,成为游客观光谒祖的重要打卡地。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