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十四五】小村庄“别有洞天” 借民俗文化留住乡愁富了百姓

2020年11月10日09: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古色古香的门楼街道,清一色的明清风格建筑,浪漫的紫藤花海与五彩风车长廊交相辉映……11月9日,“我眼中的十四五”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民权县赵洪坡村,如诗如画的村庄美景令采访团的记者们连连赞叹。

赵洪坡距民权县城6公里,离连霍高速民权出口2公里,S211省道穿境而过。虽然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该村以前却是一个贫困村,民房破败、杂乱无章,坑塘污水横流。随行的讲解员介绍说,2016年,村子依托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等优势,按照“一户一措施,一户一产业”的原则,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力求打造集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游新农村。

村里先后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墙和景观门楼、长廊、文化广场等。“这里原来是垃圾坑,现在改造成了池塘,村民们还给美化后的村塘起了个新名字——醉湖。”讲解员说,经常有村民和周边百姓在这周围散步休息,非常惬意。

大河网记者跟随讲解员来到了小村的民俗文化馆,这里陈列着古老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旧式木床桌椅、犁、耧车、石磨等200多件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旧物件陈列展出,成了不少人体验农家乐趣、回忆旧时光的好东西。

村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赵洪坡村立足浓厚的文化底蕴,依据建筑风格、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生态农业以及礼仪、婚庆、休闲、生产等元素,全面展现地方民俗特色。

目前,赵洪坡村有国学馆、民俗文化馆、小吃一条街、老房乡愁记忆屋等;还有高跷队、腰鼓队、民俗表演队,让本村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利用各种平台各样活动吸引外地游客,撬动第三产业,鼓起了腰包。

记者手记:

“十三五”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面子”焕然一新,“里子”不断充实丰富,一个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新家园展现在普通农民面前,赵洪坡村只是一个缩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对乡村而言,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怎么迈向共同富裕仍需不断思考与推进,而不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掘特色文化等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编辑:史海山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