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政务记者 朱丽文 实习生 苏慧敏)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刚从许昌高速收费口出来,“全国文明城市 许昌欢迎您”十个大字醒目地展现在眼前。早已耳闻许昌的美,此时望着车窗外“推门见绿,开窗见园”的景色,不自觉为许昌竖起大拇指!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许昌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26日,大河网记者走进许昌,看看许昌如何将创建变成为群众谋福祉的“连续剧”!
第一集——“来俺许昌坐3块钱一次的水上公交呗,可好啊!”
“来俺许昌坐3块钱一次的水上公交呗,可好啊!”提起水上公交,市民王保良很激动,“许昌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俺这护城河简直大变样,以前可臭,现在美哩很,特别是水上公交开通后,很受大家欢迎,还便宜,还不堵车,沿途还能欣赏水景。”
从昔日臭河沟到今朝水上公交,这条护城河见证的恰恰是许昌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
实施“绿满许昌”行动计划,建成154个公园、游园和广场,打造了82公里沿河绿色长廊、38公里外环防护林带、96公里环城防护林带、32公里“两高”生态廊道,新增4处总面积10万亩大型生态林海,发展花木面积100万亩。2017年10月,许昌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被网民推选为全省“最美城市”。
第二集——“政府愿意听咱老百姓的声音”
在许昌市一家智慧阅读阅览室里,记者采访到正在借书的市民熊先生:“我家距离这个图书阅览室是比较近的,走路的话,10分钟之内能到这。每周我基本都会带着儿子来这里,一起学习,挺方便的,不用再跑更远的地方去借书。书屋还有自助借助服务,在别的地方借的书,都可以在这里归还。反正这几年,我觉得作为许昌市民特别幸福。”
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许昌建成11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加快“书香许昌”建设,在市区建成108个电子书借阅机、32个智慧阅读空间、41个诚信阅读漂流站。
苏嘉雨来自郑州,目前在许昌工作:“前段我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窨井盖有点上翘,我就想着这市民要是路过没看到,就特容易摔伤。当时我就是用手机拍照,上传到咱这个许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上。这个系统特别方便,拿起来就能用。还有就是觉得政府愿意听咱老百姓的声音,让我们市民也成为社会的一个管理者、参与者。就像窨井盖这个事儿,本来我都忘了,还是人家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问我这件事处理得是否满意。反正这点儿让我对许昌有了很强的归属感。”
他口中的“系统”便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目前该系统有215名信息采集员分布在各自网格内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不间断地传回巡逻信息,多渠道、多平台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统一在这里集纳、汇总、立案,保证了市民关切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目前,这套系统已覆盖中心城区189平方公里,受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房屋土地、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等83类城市管理部件问题和74类事件问题,年均受理各类问题40余万件,结案率达到99%,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三集——“你看我这1块钱能买这么大一兜韭菜”
“菜价很合理啊,你看我这1块钱能买这么大一兜韭菜,还新鲜。我每天都溜达着来这里赶集,方便得很嘞!”市民郭大爷兴奋地告诉大河网记者。
这么便宜的菜来自许昌市白庙后街的一个便民点,这个便民点供摊贩摆摊卖菜,不收取任何摊位费。
附近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就是个便民点,因为城市的发展,便民点开始影响交通。后来,为了进行统一管理,就在这里划上摊位线,不收摊位费,让这些零散商户能有个小生意,让附近的下岗人员和周边的没有工作的老百姓能有个收入,让附近的市民能更方便地买到更便宜的菜。”
王大姐是白庙后街的一个摊主:“我是没工作,来摆摊主要想挣点钱,让俺孩子上学。俺们这儿城管根本不像网上传的那么坏,我一个女的每天一大早来卖菜,城管看到我自己顾不过来,都会来帮我搭把手,他们现在服务都很到位!”
近年来,许昌市区建成130公里城市绿道、468处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设施,完善三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了15分钟健身圈、便民服务圈、医疗服务圈、阅读圈和养老服务圈;实施“四改一增”工程,改造老庭院64个、老厂院12个、老市场9个、老街道30条,增加公共停车位近1200个,让群众得实惠。
…… ……
许昌的这部“连续剧”仍在持续更新中。让城市更美丽、让社会更文明、让市民更幸福,这是许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真正目标。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共同种植幸福的结果。许昌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市民参与率达到98%,文明创建由政府“独角戏”走向全民“大合唱”,推动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美美与共。
城市的进步和成长,永无终点。在文明创建的路上,许昌不曾停下,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追寻,不断前进,让文明之花在莲城大地常开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