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 实习生 刘晓涵)“卖菜啦,卖菜啦,新鲜的蔬菜一元一斤,保证实惠!”12月16日一大早,南曹小学的校门口就热闹起来。“可别小瞧这些孩子,蔬菜的种植、收获、售卖都是由他们自己完成的。”该校三年级一班班主任杜海贝说道。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充分考虑到劳动独特的育人功能,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在了解重视劳动教育的同时,教学的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在这件事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南曹小学可下了大功夫。校长孙百灵告诉大河网记者,劳动不仅仅是扫地、洗衣,而是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该校形成了“一体四翼”的劳动建设团队。学校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地理优势,那就要用起来。为此,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课题开发小组,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开展跨界融合式劳动课程,并且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河南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与支持,让劳动课程更科学。
除此之外,学校还聘请了三位南曹村的种田能手作为技术指导,同时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当中。“小鬼当家”成为学生家务劳动的常态课程,在增加劳动教育趣味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劳动经历,理解父母的辛苦,丰富了劳动教育内涵。
阵阵饭菜的香味飘来,大河网记者看到学生们在校园内炸红薯丸子、做蛋挞、包包子、缝扣子、维修桌椅、修水泥台、用红薯秧编跳绳,热闹极了。“您品尝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耕乐园种的!好吃吧!”学生们的脸上充满着骄傲。六年级二班的靳语彤告诉大河网记者,“耕乐园”是他们的教育劳动实践基地,这几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把荒草变成良田,让学生们在“耕乐园”中快乐地学习。
多撒一些劳动的种子,种下孩子的梦想。南曹小学利用“耕乐园”独特的劳动育人功能,巧妙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多学科知识,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呼吸、快乐成长的自然教室。学生们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观察、分析并尝试写出实验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写作和诗歌表达对“耕乐园”的喜爱;在浇水中学会了计算电费;在义卖中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孩子们在“耕乐园”中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收获着知识,留下了故事和美好回忆。
“耕乐园”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亲自动手种菜。不仅仅培养了孩子五的劳动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
在暑假期间,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特殊的“劳动工具大寻访”暑假作业,学生们共收集劳动工具240件。这些老物件已经被收藏在学校展览馆中,它们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印记,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了先辈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新的感悟。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自发购买种子,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亲手在“耕乐园”播种,传承了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评价方面,学校也利用“百草兑兑吧”激励平台,把劳动教育纳入积分,学生可以用积分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以及精神奖励。学校还会评选出“劳动小能手”“劳动小模范”“劳动小标兵”等荣誉。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着学生们的成长,增强了学校劳动育人的氛围。在管城回族区,学生们热爱劳动、享受劳动,学校成为具有劳动教育功能的大课堂,孩子们在崇尚与尊重劳动的氛围中成长,努力奏响了学校劳动与教育的“共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