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起“武”天地宽 ——写在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

2020年12月18日08:14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成安林

  北京时间12月17日20时35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省第一个牵头申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也是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的项目。

  好消息传来,中原大地群情激昂。这是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我省联合全国太极拳七大社区传承人通力合作结出的硕果。

  太极拳是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于17世纪中叶,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而创编。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和式、吴式、孙式等多家流派。

  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说,太极拳不仅是“竞技拳”,也是“文化拳”和“养生拳”,它吸纳了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体现了阴阳辩证思想,融合了技击、健身、养生等功能,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已成为新世纪的高雅文化和健康风向标。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例为证:

  2017年,焦作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在陈家沟启动,以165个国内城市和25个国家的30个城市为重要支撑点,辐射了全国,带动了全球;

  2019年,“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发展到国外36个城市、国内200多个城市进行展演,超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太极拳;

  在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六届世界文化节开幕式上,太极拳表演团队向13个国家的大使、参赞和98个国家万名中外学子展示了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有4亿多人。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太极拳,正在成为21世纪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一。”《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常务副总编李闽榕认为,太极文化的推广普及,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而且有利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如何更好地推动太极拳文化传承发展?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焦作市明确了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战略定位,把太极拳发展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焦作市持续打造太极拳发源地文化旅游品牌,着力用“武太极”引爆“文太极”,从景区建设、赛事承办、对外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着手,做好太极拳文化走出去大文章,扩大太极拳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积极推进“太极拳+教育培训”,发展更多的太极拳习练者、爱好者;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赛事的目标,承办“一赛一节”等活动,办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功守道”等赛事,把太极拳赛事办出亮点、办出特色,以赛事促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人了解太极拳、向往太极拳、推介太极拳。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太极拳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太极文化研究,将太极拳中寓含的哲理用科学语言表述清楚,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热爱它,使太极文化成为人们重新认识太极拳的全新视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说。

  围绕“太极+文化创意”“太极+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抓好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强力推进IDG资本“印象·太极”项目,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地标;加快推进陈家沟太极小镇规划建设和资源整合,着力推进陈家沟产、学、研深度结合,不断完善太极产业整体布局。

  “太极拳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焦作市市长徐衣显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接触太极拳、学习太极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太极拳从“中国拳”变成“世界风”。

编辑:王亚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