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认为的2020“体育荒年”,正在深刻改变中国体育

2020年12月20日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0日电题:你所认为的2020“体育荒年”,正在深刻改变中国体育

  记者 王禹

  时光呼啸,转眼岁末将至。

  回望2020年的中国体育,记忆中定格的鲜活画面,或有疫情来袭时的茫然,或有空荡赛场中的寂静,或有赛事重启后吸引的巨大关注,或有病毒“围堵”下健儿们的奋力拼搏……

  放眼全球,东京国立竞技场的奥运圣火没能如期点燃,欧罗巴大陆的足球盛宴偃武休兵,顶尖赛事大面积停摆甚至取消,让2020年体坛凭空多了些许“荒凉”。

  然而就在这个人们眼中的“体育荒年”,中国体育正在进行着深刻变革。特别是当你将目光从竞技场收回,举目向身边四望,所能看到、感受到的,正是中国体育潜移默化却又紧锣密鼓的“换挡升级”。

  逆势而上,全民健身展现旺盛活力

  疫情初期,全国人民响应号召“宅家战疫”,居家健身成为互联网高频词,一场关于健身方式的变革由此铺陈开来。逆势而上的群众体育事业,以更丰富、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出蓬勃活力。

  针对居家健身运动空间窄、活动氛围弱、动作幅度小等典型特征,今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此后短短二十余日,全国各省区市、体育总局系统累计发布了1453条居家健身方法,并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朋友圈体育”一时成为焦点。

  有调研表明,此次疫情暴发后,参加居家健身的人数上升了11%以上。与此同时,民众参与体育的比例也明显上升。《2020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有接近6成民众表示将投入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突如其来的疫情唤起了群众对保持身心健康的进一步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功效得到进一步认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健身逐渐从室内走向户外,需求持续增加并且多元。“互联网+健身”、社区健身……全民健身出现诸多变化,全民健身顺势迈入新阶段。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其中提到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国。而2019年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曾明确指出,要对标世界体育强国,着眼于建成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还是布局未来15年全民健身发展,今年10月《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颁布,可以说恰逢其时。

  《意见》提出“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加强场馆资源高效利用”、“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直击全民健身硬件痛点。此外,从官方始终致力破题的“练什么”、“怎样练”、“跟谁练”,到5G加持下的“互联网+社区体育”,再到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注入的强劲动能,全民健身正在以更亲民、更潮流的姿态走近普通百姓。

  百年树人,体教加速融合影响深远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在通往体育强国的路上,青少年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然而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20多年下滑,33%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增强青少年体质,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绕不开的话题。

  不久前,官方接连发布了3份重磅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意义深远。

  其中,《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8个方面37项政策措施,直击多年来体育+教育发展痛点、难点。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如果说“体育课留作业”已经成为未来体教融合的风向标,那么,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列为中考计分科目并逐步提升分值,无疑是用硬性指标给校园体育“兜底”。

  过去,校园体育长期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位置,随着越来越多刚性措施的落地实施,倒逼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将对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体教融合步入快车道,同样是对中国体育这颗“大树”的固本培元。推进国家队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相衔接,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并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国家队……种种措施保障打通专业人才上升渠道,让养分得以源源不断地输入主干。

  直面挑战,竞技体育强根固本塑“军魂”

  建设体育强国,竞技体育水平是备受关注的环节。这一年,东京奥运会推迟举行,给各支队伍备战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延续和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和竞技状态成为过去一年最为严峻的课题。

  艰难时刻,中国运动队积极调整备战策略,将重点瞄准精雕细琢技战术、恶补短板、狠抓体能。“考验如火,淬炼成金”。在隔离防护的背景下,步履不停的运动健儿基本实现“该拿的资格都拿到”的目标,勇于直面挑战也是铸就一支勇猛之师的应有之义。

  足篮排“三大球”影响力大、关注度高,《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与基础大项实现均衡发展。这一年,“三大球”再次迎来全面提升的契机。

  以足球为例,“为球员营造健康积极正能量的成长环境”、“确立以球员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不以竞赛成绩为单一考核标准”,在2020年底公布的《中国足协青训大纲》指导下,明确青训发展目标理念的中国足球将步入有序、良性的正轨。

  迈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足球改革步伐愈发紧凑。近日,中国足协相继推出职业联赛最严限薪令和《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职业联赛良性发展、青少年人才储备和国家队发展目标等多个角度为中国足球发展谋划方向。

  疫情之下,CBA、中超和排超的复赛,让中国体育再次被世界聚焦。中国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稳步前进同时,表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2020年或许将成为中国体育未来“军魂”的塑造之年。

  方兴未艾,体育产业潜力即将迸发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及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而在政策、资本、消费升级等诸多因素推动下,中国体育产业迎来黄金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给出时间期限——同样是2035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国内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5.9%,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并在2018年实现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这两个关键指标。

  经官方测算,预计到203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届时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种种迹象表明,处在快速上升期的体育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

  因此,从这一维度来看,将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对未来15年加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浪潮,中国体育行业也顺势迎来快速发展的风口。

  推迟了近四个月的中国体博会,将今年的主题定为“科技融合、流动赋能”。而在适应性创新与前沿创新的过程中,完成科技融合,实现转型升级,也被普遍认为是体育产业突破疫情困境,实现强劲增长的关键。

  不过需要认清的是,从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中国如今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即将开启的“十四五”征程中,面向2025年体育产业5万亿的战略目标,体育产业可谓发展潜力与挑战并存。(完)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