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接力跑】中牟县孙中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2020年12月29日17:1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王君杰 通讯员 贺忱忱)在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是一个声名远播的人。他穿过军装,曾经保家卫国;退伍返乡,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退伍兵心系兴村富民

孙中岭当过兵、经过商,无论在什么时候,“要干就要争第一”始终是他的座右铭。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奋勇争先,在全师军事大比武中夺得两项第一,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退伍回到家乡后,孙中岭看到村民一直坚持传统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零星分散的种植大蒜、蔬菜和其他农作物。这种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结构单一的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村民陷入了“赚三年、赔三年,不赚不赔又三年”的困境,严重影响了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制约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转型升级更是无从谈起。为此,他下定决心要回乡创业,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致富增收的路。

孙庄村地处中牟县东南部,辖10个村民组,805户,3020人。土地面积6045亩,其中耕地面积51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6亩。2016年以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低下,增收困难,属于不折不扣的贫困落后村。


“兵支书”把脉问诊找良方

孙中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经过反复调研实践,积极参加了中牟县农业广播学校举办的新型农民培育培训班,向农业专家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农业种养技术,探索并找到了制约孙庄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因。孙中岭自己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散”“弱”“缺”。

“散”是土地散。家家都有地,户户都种田,但是靠几亩地只能吃饱饭,腰包却鼓不起来;还有就是人心散,大家各干各的事,不关心集体经济发展。

“弱”是村“两委”服务能力弱。村集体没有经营性收入,没钱为老百姓办事,所以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另外就是产业发展能力弱,一家一户经营,种植结构单一,无法应对市场竞争。

“缺”是缺人才。村里每年有500多人外出务工,但是懂经营、会管理、威望高的带头人才几乎没有。还有就是缺技术,现有留守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难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缺资金,村集体贷款融资难,没有起步发展资金;缺信心,干部与群众对重新发展集体经济普遍信心不足,担心又回到老路。缺用地指标,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没有用地指标,二三产业无法落地,农产品成熟季节,农民大量的农产品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储存,饱受农产品贩子的扼制,因农村无加工保鲜储存场所,只能低价卖出,使农民收益无法得到保障。


  “领头雁”成致富路上带头人

找到贫困的原因之后,孙中岭及村“两委”牵头注册成立了郑州惠众实业有限公司,2018年又注册成立了孙庄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村民以土地等形式入股合作经营的平台,走“全民参股+公司化管理”路子,实行村民股份合作化经营,探索实践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乡谣农场•孙庄模式”。

据了解,合作社实行灵活多样的入股形式。土地入股,唤醒农村第一大资源,同意入股的村民,以现享有经营权的土地入股,签订土地入股合同,根据入股土地数量享受年底分红。

劳动力入股,唤醒农村第二大资源,在园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孙中岭和村干部又大胆探索实行了劳动力入股制度。资金入股,破解了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为了募集园区前期启动和建设资金,农机入股,整合农村有效资源,村民的农业生产机械,根据市场价格估价,折算成劳动力工资价格进行入股,先后有11台农用机械入股。


此外是人才入股,促使现代农业技术与生产力有效对接。为保障园区规划的前瞻性和先进技术、品种的应用推广,孙中岭还特别邀请河南农业大学4名农业专家全程指导园区建设和技术指导。4名农业专家不收取任何费用,专家及家人享受荣誉村民待遇,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享有土地股和技术股,享受分红。

孙中岭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更坚定了群众“发展农业同样能够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家看到了希望。

用孙中岭自己的话说:“孙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如果没有党的路线政策的正确指引,就没有孙庄蓬勃发展的今天;没有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就没有孙庄充满希望的明天。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伍不褪色,继续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编辑: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