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2020丨决战决胜 奔小康

2020年12月31日08:10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曾鸣

  2020年,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中原儿女斗志昂扬、尽锐出战。经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河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既波澜壮阔又战果辉煌。

  目前,全省共实现718.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贫困问题有效解决,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1.3万名驻村第一书记、数十万名扶贫干部坚守一线;帮扶198.22万名贫困群众返岗就业,所有扶贫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以金融扶贫注入发展“活水”,用健康保障纾解群众之困;以消费扶贫打开增收新路,用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中原战场”上,捷报频传。

  全力攻克“坚中之坚”。在“三山一滩”重点县区,挂牌督战、以督促战,狠抓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帮扶落细。

  着力破解“难中之难”。针对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落实保障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2月28日,全省53个贫困县全部正式脱贫摘帽。本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河南确保脱贫质量更高、成色更足,全力以赴地跑好最后一棒。

  中原大地上,河南人民信心坚定,壮志满怀,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我是夏邑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王高超。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工作者,经常扛着相机在基层一线记录脱贫故事。这张图是我在夏邑县会亭镇高翔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拍摄的。村民们当时正在大棚里采摘辣椒。他们告诉我,近年来,镇上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打造高标准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给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提供者王高超

  我是项城市丁集镇任楼村村民秦路。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我的养殖基地,工人们在给种鹅喂食。我从2017年开始养鹅,现在鹅场一共有7000多只鹅,目前5000只已经开始产蛋,光是卖鹅蛋去年一年纯收入就有85万元。一人富不是富,在我的带动下,目前俺村养鹅产业养殖总量达2万多只,年产值240万元。提供者秦路

  我是河南日报记者曾鸣。这是我在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采访脱贫攻坚时保存的一张照片。图中是大王沟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大王沟村位于“三山一滩地区”,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当地政府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突破口,建设了易地搬迁安置点,改造了一批民房,通过提升村庄“颜值”发展乡村旅游,使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增收。提供者本报记者曾鸣

  我是河南日报记者李若凡。今年,我参加“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活动时来到了兰考县张庄村。这里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沙丘遍布,土地贫瘠,收成低下,人们生活困难。如今的张庄村,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村民们一路高歌,在奔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提供者本报记者李若凡

  我是光山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谢万柏。这张图是我在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司马光万亩油茶园基地拍摄的,当时村民们正在忙着为油茶剪枝、除草。油茶是我们光山县富民的特色产业,这些年,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油茶种植总面积达25.5万亩,带动了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我记得很清楚,去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在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总书记指出,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总书记鼓励我们老区人民“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让我们备受振奋,也为新时代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提供者谢万柏(上图)

  照片中的主角是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村民王万才,今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他正在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的大红薯,是远近闻名的唐河红薯,是群众的“致富果”。王万才初中毕业后便在家务农,儿子脑瘫、妻子多病,生活困难。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党的各项扶贫政策激发了他的脱贫斗志。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率先光荣脱贫。如今,他化身“主播”,通过村里搭建的电商平台销售红薯,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提供者高嵩(下图)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