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宁田甜 实习生 张洪瑞 通讯员 白晶 文图
阔别十一年,今又回归。
2021年1月1日,大家惦念已久的郑州大辫子公交真的回来了。
两条长长的大辫子,穿梭在郑州市内的繁华街道,相信不少人对十多年前郑州街头遍布的无轨电车都有深刻印象。
或是儿时上下学的必备选择,或是年轻时奋斗出行的首选公交,从1979年的正式开通,到2010年的暂时阔别,无轨电车成为了不少人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2021年1月1日,阔别了11年之久的无轨电车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回大家的视野,“双源无轨”的新型运营模式,让记忆中的“大辫子”在性能与舒适性上又有了质的飞跃。
带着久违的情怀,承载着无数的期待,全新的“大辫子”向我们缓缓驶来。
2021年1月1日上午,郑州双源无轨电车B2区间公交正式开通试运营。
据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将来,农业路这条外观靓丽的新型公交车将成为郑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能体现郑州城市品味。
现场:50辆双源无轨电车整齐待发,大辫子公交正式回归
2021年1月1日上午9时许,在郑州市西三环农业路场区(双源无轨电车西侧场区),郑州市农业路无轨双源电车(B2区间车)试运营开通仪式举行。
50辆大辫子公交列队整齐,“贺B2区间开通试运营”的大红条幅很是醒目。
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郑州第一条电车线路开通以来,不仅开创了公交服务新模式,更打造了首条“巾帼线路”等一系列优秀的“电车品牌”,在服务市民出行的同时更与绿城市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月1日上午9时10分许,郑州市交通局局长翟政正式宣布“郑州双源无轨电车B2区间开通试运营”。
随后,首台双源无轨电车悬挂喜庆的大红色条幅,缓缓驶出农业路西三环公交场站。
自此,新旧交替,情怀再续。
12米长的车身、流线运动型的设计,给人以动感与活力的视觉冲击力。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一辆黄色的抢险车,上写“工程抢险,随时停车。”
体验1:座位比普通B2公交车多出3个,8个手机充电插口,颠簸感和噪音微乎其微
1月1日上午,在前去开通仪式的路上,记者率先体验并观察了B2路其他普通公交车型。
在开通仪式上,记者亲自乘坐B2区间新型大辫子公交车发现,这种车型的车厢紧凑精致,座位数量比现行B2普通公交车多出3个,也就是总共有座位23个。
最细节的地方是,车厢前排座位旁边有个小台子,老年乘客上下车可扶可握,年轻人可随手放一些小物品。而更为方便的是,全新“大辫子”公交的车厢内共设有8个手机充电插口,供乘客为手机应急充电。这些接口分别设置在车厢前部和中部的两侧,非常显眼方便。
车厢高度上较普通B2公交车约高出20-30厘米,能够充分满足身材较高大的市民需求。
当天,记者跟随一辆B2路大辫子电车全程体验发现,新车型在行车速度上与普通公交保持一致,时速约在30-40km/h,运行期间的颠簸感与行车噪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体验2:运营三天情况如何?乘客有何意见和建议?
2021年1月3日,大河报记者再次乘车体验,同时也听取了乘客的乘车感受。
3日当天,记者乘车观察发现,搭乘“大辫子”公交的乘客数量正常,车厢内站立的乘客并不拥挤,行车较稳。
爱心座椅较好满足了市民需求。对此,一为六十多岁的刘女士称:“这个新的大辫子公交车真挺不错的,我发现它的爱心座位比普通的多,对我们老年人还挺友好的。”
此外,她还连连称赞:“这车子走起来感觉更稳当些,走的过程里不那么吵了,空调暖风也很足,真好。”
不过,也有节假日需要通勤或补习的年轻人提出意见,刚开通运行的B2区间“大辫子”比普通B2路车经停站少,这就需要中途换乘到普通的B2车,不够方便。比如许多要到南阳路站上课的学生需要在天明路站就下车换乘,对此他们表示“有点浪费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司机师傅向记者解释说:“像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提前提醒乘客,尽可能减少乘客麻烦吧。不停的站点是因为站台还没有修好,我们这种大辫子没法停,不过站台都会陆续修建好,到时候就都能正常停靠了。”
情怀:那时的电车条件艰苦,却也美好
曾担任郑州旧式“大辫子”公交车乘务员的王晓花是郑州第一代电车驾驶员。
她回忆,以前电车的条件非常艰苦,车顶上连接车身与线网的线杆并不像如今全自动这么方便,需要人工拉起来才可以。如果车辆出现故障,需要两个售票员下车拉着“辫子”跟着车在后面跑,才可以让车重新行动起来,有时候甚至需要跑上百米,非常辛苦。
对于乘坐体验,王女士也同样用艰苦来概括。当时不仅座位是硬板塑料座,车厢中间的帆布篷还会漏风,冬天跑起来冷风都会直接灌进车里。即使司机和票务员每年都会买一双条绒棉鞋抵御寒冷,腿和脚也会被冻得麻木。到了夏天又非常炎热,“衣服可以说是干了湿、湿了干”。
不过,王女士也非常怀念以前亲如一家的司乘关系:“虽然以前条件艰苦、故障频发,但只要遇到路坏了、车子走不动的情况,全车的同志都会下车帮忙。有困难的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克服,特别美好。”
同样是老郑州人的王保喜对电车也印象深刻。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的电车是三个门的大通道电车,那时的电车有人卖票。两个门的电车是在90年代后期才开始启用,是无人售票车。
“我12岁时是1983年,那时郑州电车是三个门的车,每个门各有一人卖票。当年,我叔家的姐姐在前门卖票,我在她后面报站。那时报站是人工的,话筒摁一下,声音传到车厢外。再摁一下,声音在车厢里。”王保喜回忆说,“1979年那会,俺们蜜蜂张村去了一百多个人到电车公司上班。俺大姐和俺二姐夫是郑州第一批电车驾驶员,都有首批驾驶证。俺二姐在电车上卖票,俺大姐夫是线路队的,就是架上面电线的。”
提及郑州的老电车,老郑州人郭山林老先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速度快,干净。”
“因为几十年前坐的普通公交车,发动机不好的时候,满车厢都是汽油味。那时还没有对环保的概念。因此当年坐个普通的电车就觉得很幸福。”他说。
好奇:驾驶过老电车的车长们,再驾驶新电车是何感受?
大辫子公交的回归,最期待的除了情怀绵长的老郑州人外,还有曾经驾驶过老电车的车长们。
今年45岁的万利霞便是其中之一。曾经的万利霞驾驶了近9年的无轨电车,一直到无轨电车暂时停运,才转而驾驶普通公交车。
此次新型双源无轨电车的开通,她作为首批入选的公交车长,激动之余,也较之普通人有着更加别样与深刻的感受。
“以前想要驾驶无轨电车,必须要先学会搭线,这也是当时技术比武中很重要的一项。”据万利霞介绍,之前的无轨电车脱线后无法再继续行驶,在变道、转弯、并线、分线的时候车速或者路面情况不好时很容易掉线,必须马上进行搭线操作。路上如果遇到障碍物也不能变道绕行,要么等待,要么“甩线”,这些都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现在的双源无轨电车方便多了,一键搭线收线,并且可以脱线行驶,对车辆的灵活性与运营组织都有很大的便利。
另一位有着深刻感受的车长就是今年44岁的李艳秋。李艳秋在2003年进入公交行业开始就驾驶无轨电车,此次双源无轨电车的回归,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轻”。操控性能轻,相较于老式电车沉重的方向盘,新式双源无轨电车方向盘轻便许多,再也不会出现之前那种“如果是力气小的女生就必须要站起来才能拉得动方向盘”的情况。
其次就是工作量轻,智能化的升级操控,免去了许多复杂的整理环节,“感觉就像驾驶私家车一样,轻巧便利,还非常的节能环保。”
八问新型“大辫子”公交
问1:此次试运营共投入多少辆车?如何运营的?乘客候车时长与普通公交相比是否不同?
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公交集团)运营部负责人李志阳介绍,做为郑州快速公交系统的补充力量,此次共计50台双源无轨电车投入使用。线路设置从农业路西三环沿农业路快速公交专用道行驶至农业路中州大道,沿途进入农业路快速公交站台停靠,乘客可在站内实现同台双向免费换乘。
郑州市公交集团快速公交公司运营副经理申磊说,整条线路单程耗时约35—40分钟。试运营结束后,B2路全线公交车都将会升级成双源无轨电车,届时,在没有电网的路段,将靠电车自身携带的电池组驱动行驶,“电车在休息当中,会在场站对电池进行充电”。届时,乘客候车时间也将进一步缩短。
问2:新型辫子公交车较以往老式电车有何升级?
李志阳介绍,此次无轨电车采用的交通运行模式为“双源无轨”,即:“动力电池+线网”的双源动力系统。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利用线网供电进行行驶,在无线网路段可利用自身配备的锂电池组进行动力供给,脱线行驶可达百余公里。车辆还配备有二代隔离DCDC变换器,实现线网高压系统和整车高压系统的物理隔离,整车安全性能显著提高。
除了科技化的智能升级,新型双源无轨电车在人性化、便捷性方面也秉持了纯电动公交车的优良特性。零污染零排放,静音平稳,车内的手机充电接口以及安全逃生窗、无障碍踏板等设备一应俱全。减震舒适度、空调冷暖风力等多个方面都有大飞跃,和以前的电车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问3:线网对于高温、严寒、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如何?
李志阳说,备受关注的B2区间双源无轨电车中的“大辫子”也是此次升级中的最大亮点之一。车身顶部的集电杆装置(俗称“大辫子”)采用最前沿技术,具有一键自动升降功能和自动捕捉线网及脱网自动快降的功能,一键自动捕捉系统具有图像识别功能,能够在雨、雪、雾、沙等恶劣天气及夜间依然灵敏有效。并且在驾驶室内,驾驶员可以直接从屏幕中观察到集电杆状态,并进行升降操作,再也不用走出驾驶室进行人工脱线复位。
据介绍,针对大辫子车,专门建有抢修队伍和供电所,如果线路出现故障,会立刻派遣专人前往故障点进行抢修。同时,线网、变电站等一整套设施都有专人做日常维护。
“在十年前,我们的供电所都已经发展的非常不错了,现在重操旧业当然也是轻车熟路。”李志阳说。
问4:除了农业路,郑州是否还有其他类似无轨双源电车线路的规划和设计?
李志阳说,暂时没有。首先,开设双源无轨电车线路的资金投入非常大;其次,它也是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道路条件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需要多方评估。再一个,目前郑州的公交车百分百都已经是新能源公交,其中包括纯电动和加气加氢车辆,都能实现零排放,无污染。
问5:农业路双源电无轨电车对郑州交通起什么作用?对于郑州来说有何意义?
李志阳介绍,纯电动的能源供给,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成为城市环保攻坚的又一强大助力。它也成为了农业路东西向的一个客流走廊,相当于通过电车的元素把公交系统的层次丰富了一下。
原来的汽油车全部更新换代成了现在的电车,电车又分为气电混合、纯电驱动以及新运营的双源无轨电车,郑州公交的车辆类型更丰富了。这种公交系统配置水平在全国范围来看,不敢说唯一,但应该是少见的。
此次双源无轨电车的开通试运营,不仅为市民的出行增添有益助力,更是推进郑州城市全局发展,精准落实国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的实践之举。
问6:郑州为何不弄成南京那种地下线网、公交站台接触充电的线路?据了解,南京主城区已经不具备开通大辫子公交(空中架线)的条件,但我们却可以,我们是有什么技术优势吗?
据了解,南京市目前有两条有轨电车线路(河西和麒麟),采用的是线缆入地,公交车辆接触站台充电的模式。
此前,大河报记者就曾咨询过郑州电车模式和南京模式的区别。
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独家告诉大河报记者说,郑州的电车模式和南京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技术路线,“我们的技术更成熟可靠。”
而据李志阳介绍,该试运营线路全程线网设置在农业路高架桥下,在不影响城市上空美观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增强了线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边行边充的能源供给方式,大大节省了公交场站建设充电桩的程序。只要运营需要,随时都可上线行驶,极大地增强了公交线网运转速率的灵活性。
“这种电车模式是依托本地汽车产业技术而生,也算是因地制宜,全国范围内应该少见。”李志阳说。
问7:郑州的双源无轨电车,国内应该少见。放眼全国公交行业,此举有何示范意义?
李志阳说,电车的历史有将近一百年左右,目前,在北京、上海都有电车,“大辫子”电车就像一件历史文物,承载了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记忆。如果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还有电车在运行就更体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它代表了城市的一种品位和层次。现在科技很发达,电车到处都是,但带着“辫子”的电车却很少见。对郑州来说,四十年前电车开通,许许多多的郑州人都对电车有着深刻的记忆,所以这次重新开通“大辫子”公交更像是一个彰显城市品位的举措。
问8:“大辫子”回归的原因是啥?
李志阳说,重新启用“大辫子”一方面想提升城市的品位与格调,另一方面是想利用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来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随着城市的发展,小汽车、电动车都越来越多,城市要想进步,公共交通必须先行。我们必须用公共交通的发展引导城市的发展,否则一个城市迟早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堵车问题。倡导全体市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绿色出行,这是大城市交通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链接:
1、B2区间具体情况
首末站:上行 西三环化工路——中州大道站
下行 中州大道站——西三环站
运营时间:6:00-21:30
单程:12.5公里 发车形式:对发
票价:1元 IC卡适用范围:A、B、C、D
惠民措施:BRT站台同台双向免费换乘
沿途站点设置:
上行:西三环化工路、西三环西流湖路、西三环站、电厂路站、冉屯东路站、嵩山北路站、天明路站、东三街站、文化路站、博物院站、花园路站、政七街站、经三路站、东明路站、中州大道站
下行:中州大道站、东明路站、经三路站、政七街站、花园路站、博物院站、文化路站、东三街站、天明路站、嵩山北路站、冉屯东路站、电厂路站、西三环站
2、“大辫子”电车发展历史
1979年4月30日,郑州市无轨电车试运通车典礼举行,5月1日,首条无轨电车线路101路正式开通,由省人民医院发车,经纬五路、人民路、太康路、铭功路、火车站、中原路、建设路至郑棉六厂。全程12.7公里的线路将郑州市内最繁华的地点串成一线。
此后的几年,又相继开通了102路、103路、104路、105路等电车线路,线路总长接近50公里,一度成为当时交通出行的主力军,承载了城区客流的近半壁江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
为配合城市的不断升级改造,2010年1月3日,无轨电车全线停运,暂别历史舞台。
2021年的1月1日,历经11年的休整准备,无轨电车再次回归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