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小康点亮梦想,小康源自奋斗。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各种不确定性,河南全省上下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硬核探路、筑梦小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有你,有我,有他,有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人。小康,只是开始;2021年,新开局,新作为,让我们继续砥砺前行,一起感受奔跑的故事。
大河网记者 刘杨
从一个推着自行车卖菜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蔬菜年销售额3亿元的合作社负责人,帮助数十万群众通过种植高山蔬菜创收增收......在三门峡灵宝市,樊秋红被当地不少农户亲切地称为“娘家人”,“手把手”带领大家通过辛勤劳动,用汗水浇灌出幸福梦、小康梦。
从小与种菜“结缘” 苦钻技术成为致富“密码”
樊秋红与蔬菜的“缘分”很深。“我家祖居灵宝老县城,世代以种菜卖菜谋生。”樊秋红告诉大河网记者,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高中毕业后,她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种菜技术。
樊秋红回忆,当时,为了随时掌握和了解蔬菜种植的生长状况,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那个时候,我一年有100多天都是在推着自行车卖菜,车把上挂着一杆秤,车后架两侧驮着两筐蔬菜。”
由于对种植蔬菜技术的喜爱和辛勤耕耘,樊秋红家的蔬菜越种越好,蔬菜也越卖越好。“(20世纪)80年代末我家每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是我们那儿有名的万元户。”樊秋红告诉记者,也正是从小与农民、蔬菜打交道,她深知农民的辛苦和技术的重要,无偿将学到的技术在村里推广,并免费为村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在樊秋红及其父亲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走上了种菜致富的道路,灵宝市大王镇吉家湾村逐渐成为“豫西蔬菜第一村”。
与此同时,樊秋红仍一直致力于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等工作。她向记者举例,十多年前,她就带领团队成功钻研出越冬茬番茄三段分期结果高产配套技术。“这项技术攻克了番茄秋季滞销、春节不能集中上市这一难题,项目核心技术中,新播期积温确定法、挂棵贮藏技术、三段分期结果法为国内首创。”
合作助贫、产业带贫 绿色田地种出“金色梦想”
如何让更多农户靠种菜实现稳固增收?樊秋红把视线瞄向了精品高档的高山蔬菜。
“三门峡具有生产高山蔬菜的地理和气候优势,2008年,我带领灵宝市各乡镇蔬菜种植技术能手,成立了灵宝市宝地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樊秋红向记者介绍道,合作社以种植精品高档蔬菜为主,入社会员分布于豫晋陕三省交界的26个乡镇、110多个村庄,并按照“品种新优化、育苗工厂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标准化、销售订单化”的思路,对贫困户实行统一种苗免费、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无偿技术服务、统一对外签订合同、统一保护价收购产品、统一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六统一”管理机制,引导贫困户种植高山蔬菜,增加收入。
2013年,樊秋红又带领返乡大学生创建了三门峡市思瑞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首家适地高山育苗基地。“通过适地高山育苗技术培育的种苗,秋季在平原地区种植,比普通种苗亩增产3000斤以上,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6000元以上。”樊秋红说,目前他们的瓜菜种苗供应5省20多个县市,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瓜菜种苗3000万株。
此外,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试验新技术,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和全程可追溯的生产监控,开展新农人、种植大户等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目前带动三门峡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通过种苗、技术服务带动农户年收益3亿元。
“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放缓脚步,按照疫情防控标准,组织工人吃住在厂里,正常开展育苗工作。”樊秋红说,由于繁杂的工作和压力,从春节到正月底,她一个月瘦了20多斤,但值得开心的是,没有影响为农户提供种苗,且整体的效益比前一年还提升了三分之一。由于贡献突出,2020年,樊秋红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 齐心协力奔小康
在樊秋红眼中,如今的农业生产早已不是父辈那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死下力气的事情,农业需要新技术、新思路、新理念,需要总结积累经验,需要不断学习创新。
“现代农村是大有可为、充满希望的田野。”樊秋红告诉记者,如今,借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东风,他们加快了“二次创业”的脚步。以科技支撑,全面提升蔬菜品质;用大数据发展订单农业,持续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用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乡亲们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信心更足、后劲更大了。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我们将继续通过产业带动,助力农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有。”樊秋红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