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林辉
新冠肺炎疫苗打不打?省外农民工能回家过年吗?校外培训机构寒假期间能线下教学吗?农村疫情防控如何做?师生在假期怎样做好防护?2021年1月13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0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省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情况,并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目前河南已9个多月无本土病例
2021年1月12日0时-24时,我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2021年1月12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73例,其中死亡病例22例,出院病例1251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9例,22例出院,7例正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正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2例(均为境外输入)。目前44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目前我省已9个多月无本土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境外输入,外防输入的风险仍然存在;同时期密切接触者的数量仍在增长,内防反弹的压力始终存在。
●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得收治发热病人
为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地开展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排查,落实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针对返乡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及进口冷链食品等高风险从业人员,全面排查、逐人登记,每日专人负责健康监测,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疫情期间,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一律不得收治发热病人;县级医院要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发热病人初步排查,开展乡村医务人员培训,及时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人员,迅速安排到县级医院进一步排查并加强信息报告。
设置发热门诊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实地考察发热病人接诊、筛查、留观、转诊工作流程,制定流程关键点整改完善清单,消除政策措施落实盲区,确保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坚持“人物同防”“医患同防”的思路,完善预约诊疗和预检分诊,严格患者及陪护人员管理,强化环境消杀,把好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严防交叉感染。
同时,为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派出了9个疫情防控督导组在各地检查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切实筑牢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坚固防线。
●农村疫情防控关系全局
“农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防控工作全局。”张若石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抓好农村疫情防控,重点在“防”,基点在“控”。
我省将继续用好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防控资源下沉、防控工作下沉。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落地,进一步夯实群防群控基础。
一是严防风险输入。扎实抓好农村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从严执行卡口验码、登记措施,对外来人员一律做好扫码登记,全面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乡或有旅居史的人员,不能简单“一刀切”,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坚决守好基层疫情防控阵地。
二是提升疫情发现能力。在广大农村,我省数万名家庭签约医生、乡医、村医将恪尽职守,发挥深入基层监测排查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外来、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发热筛查哨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也将发挥好“探头”的作用,发现问题就会及时上报,消灭病毒传播的时间。
三是加大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力度。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加强公共物品及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净化居家场所和公共空间,创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减少病毒传播风险。还会对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小餐饮店等人员聚集公共场所卫生整治;有效清除“四害”孳生地,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减少传播风险。
四是继续加大宣传科普力度。除了通过村口大喇叭、报刊栏、广播电视等方式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各级干部还会到村入户,讲解防控知识,帮助群众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不扎堆、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提倡婚丧嫁娶能简则简,尽量少摆酒席,不给疫情传播带来可乘之机,全力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倡导在外师生就地过年
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表示,对往返低风险地区的师生,指导做好返乡返校途中个人防护;对往返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劝导暂缓离校返校,“一人一档”跟踪掌握健康状况;对在外实习实训师生,倡导就地过年;对假期留校师生,做好服务保障,安排好学习生活,加强人文关怀。
同时,统筹安排放假开学,落实“错峰放假”“避峰开学”要求;全面加强日常管控,重点加强冷链食品、物流快递、后勤供应等“物传人”风险;严格大型活动管理,原则上不举办大型演出、联欢会、集中培训、外出研学等聚集活动;细化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疫情和网上教学的准备;动态研究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加强假期值班值守,各地各校每天要安排带班带岗领导、执勤值班人员,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及时妥善处置。
●错峰开学,未经允许不得提前返校
今年冬春季节是校园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寒假、春节和开学前后,师生大规模离校返校,尤其是对于我省高校来自中高风险区的师生的往返校问题,给学校带来了很多难题。
据悉,开学前,河南将指导学校按照错峰原则,精准谋划春季学期开学安排,提前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开学时间避开春运高峰,避免与“探亲流”“务工流”叠加,拉开开学时间差,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返校。要求全体师生如实报告假期行踪,特别是春节期间流动聚集情况和开学前14天行踪及健康状况,未经学校允许不得提前返校;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劝导其暂缓返校,确需返回的须严格执行属地规定,做好返校途中防护,落实相应的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措施。
据李金川介绍,河南省高校按照分批错峰要求正陆续放假,截至今日,已放假124所,超过210万大学生离校,其余27所、20余万大学生也将于1月16日前放假离校。寒假预计留校学生2.4万人。另外,河南省高校就读的中高风险省份的学生共有4.3万人,在中高风险省份就读的河南籍学生共有10.6万人。
●外出农民工能返乡过年吗?
“希望农民工朋友尽量按照当地要求,留在当地和企业过年、生活。”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甄表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3086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836万人,省外转移1250万人。当前适逢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对于留在当地和企业过年、生活的农民工。我省相关部门加强省际劳务协作,主动与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北京、上海等重点劳务输入省份对接,帮助在省外的豫籍农民工落实好加班工资发放、假期加班调休等方面问题,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尽可能留在当地、留在企业,在务工地过年生活。充分利用各地在外省设立的办事处、豫籍人员组织的商会协会等民间机构,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对于确实无法留在当地就业、有迫切返乡需求的农民工,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共享岗位信息,更多利用线上招聘手段,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豫见浙江”“豫见广东”等专项活动,联手搭建两地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多渠道、多举措开拓劳务市场,在信息共享、劳务对接、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联动,促进人岗精准对接,方便农民工节后返岗复工。
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将提高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知晓度,加速政策补贴兑现落地。持续完善“政策引导、培训辅导、服务提升、资金扶持”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指导服务。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大学生、复转军人、科技人员、在外成功人士等能人领办企业,创建或参与返乡创业园区、农业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实现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师生寒假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近期,我省学校将陆续放假,假期期间,师生如何做好防护?2021年1月13日下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0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所长张延炀给出了具体建议。
张延炀说,做为普通公众,要在个人防护上注意人和物两个方面。
首先是“人防”上做到“一少二不三注意”:
“一少”。即减少出行:建议大家“非必要不出行”,尤其是避免前往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减少跨省跨地区的出行。减少走亲访友,提倡网络拜年;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少人员流动量,降低流动过程感染的风险。
“二不”。也就是不聚餐、不聚集:目前的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建议大家要尽可能不举办不参加不必要的聚餐、聚集活动,尤其建议不要前往人员较为密集和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果是必要的聚餐、聚会,规模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
“三注意”。一是注意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手部清洁消毒;二是注意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三是注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自己14天内的旅居史及接触史,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减少接触他人。
“物防”上,张延炀建议大家尤其要注意进口冷链食品,从“挑选”、“付款”和“食品处理”三个环节加强个人防护。
挑选时,要选择去正规的商场、超市等,选购冷冻生鲜食品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购物后及时洗手、消毒,洗手前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付款时,推荐大家尽量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子支付。
食品处理时,可以先对冷冻食品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处理食品要生熟分开,冷冻食品所用器具要及时清洗、消毒,烹食要做到烧熟煮透等。
●培训机构假期能开展线下教学吗?
“寒假是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高峰期,培训机构是学生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将把校外培训机构作为防控重点,加强指导和监管。”在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说。
据李金川介绍,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严抓以下三点:
一是强化属地责任。要求各地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教育、卫生、市场监管、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用,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巡查和排查,对疫情防控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违规培训等行为,坚决严肃查处。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完善防控机制,严格落实场所消杀、体温监测、健康扫码、日报告等各项防疫制度;强化人员管理,要求师生不前往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强化场所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培训区域;强化培训管理,严格控制培训规模,保证学生一人一桌、间隔1米以上、学习空间相对固定。
三是做好应急处置。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下,第一时间报告、隔离、送诊,并在当地疫情防控等部门指导下科学处置。各地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视情况可采取关停等措施,并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同时,李金川我也提醒家长朋友,为孩子健康和安全着想,要慎重选择培训机构,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肺炎疫苗打还是不打?
当前,我省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全省两次开展接种重点人群摸底工作,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已建立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疫苗接种工作专班,制定了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并组织开展培训,接种工作进展顺利。
不过,有些人在接种前还是有不少的顾虑,一方面觉得没必要打这个疫苗,另一方面也总担心疫苗接种的安全性,请问疫苗接种到底有没有必要?接种的话是否安全呢?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所长张延炀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现阶段对于重点人群的接种。”张延炀说,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大家都知道,仍然十分严峻,开展紧急接种的重点人群,面临着相对较高的暴露风险,也就是说他们接触到病毒的可能性更大,比如进口冷链食品的搬运工人,口岸以及境外人员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一线的医务、疾控人员等等,除了做好相关的防护之外,接种疫苗就是更为直接、有效的保护手段了。
张延炀说,从整个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讲,由于人们对于新冠病毒是普遍易感的,也就是说大家都缺乏免疫力,这样的话,如果要想真正控制疫情,不仅是要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还要在人群中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达到控制疾病流行的目的,“这个免疫屏障是需要在人群中达到一定程度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建立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群体免疫。我们已经通过疫苗接种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脊灰,麻疹、乙肝等等传染病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
据张延炀介绍,根据郑州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安排,省疾控中心一线专家都已经在今年的1月5日接种了疫苗。所以,目前开展的紧急接种,如果属于重点人群,大家还是应该积极地去接种,“无论是为保护我们自身,还是为了控制疫情,接种疫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部分人对于接种的顾虑,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个疫苗是新研制出来的,而且我们平时都是给孩子接种疫苗,我们成人打的疫苗不多。不过,我们完全不必为疫苗的安全性担心。”张延炀解释说,目前接种的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作用原理、生产工艺等都是非常成熟的,我国对于疫苗从研制、生产到流通和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把安全性放在了第一位,并且有各种严格的规范和措施来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至于部分人担心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张延炀说,真正由于疫苗所引起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是很低的。有这样一组数据,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1月9日,我国已累计接种了900多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和其他种类的灭活疫苗没有大的差别。
同时,张延炀表示,我省有着完善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处置体系,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都能够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置。
据悉,目前我省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既往其他灭活疫苗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一般反应,目前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
张延炀最后提醒大家去接种疫苗时,一定要携带好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健康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接种禁忌等信息。接种后,要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保持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果发生了疑似的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给接种单位或者咱们当地疾控机构,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此外,即便打过了新冠病毒疫苗,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注意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等,之前大家养成的好的卫生习惯,仍然要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