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碑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摄
名片
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26年8月,黄麻起义主要领导者之一、被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革命先烈吴焕先,在家乡箭厂河四角曹门建立农民协会,放手发动群众。吴焕先、戴克敏、曹学楷、陈定侯等人成立了党小组。之后,党小组先后吸收农运先进分子吴先旺、吴维如、吴维英等人入党。随着这批党员的加入,次年2月,党小组扩建为党支部,吴焕先任支部书记。这是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为我党在大别山的工农武装割据奠定了组织基础。
□本报记者胡巨成李筱晗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
“每一次参观缅怀,每一次深情回顾,每一次倾情讲述,都是灵魂的撞击、初心的叩问、党性的锤炼。”1月27日,领着我们从吴焕先故居、曹门农民协会和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一路走来,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党支部书记吴世德感慨万千。
吴世德的家就在竹林村的四角曹门村民组。论辈分,吴焕先是他的堂叔。作为“革命发祥地”的四角曹门,家家出红军,户户有烈士。年近六旬的吴世德,打小听着长辈们的革命故事长大,20岁高中一毕业就成了村民兵连连长,在村里干了30多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
“95年前,焕先叔就对跟着他一起闹革命的乡亲们说,革命成功了,家家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如今可不就是这样吗?家家户户小洋楼,智能手机拣样选。”说这话时,正经过大别山干部学院投资上千万元建设的红色曹门教学基地的奠基地,不远处的公共停车场、旅游公厕已经投用。
“从我进村当干部起,当时的‘老支书’吴维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必须相信共产党’。2018年,新县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在信阳市率先脱贫,如今家家打开了小康之门,这都是因为党领导得好!”吴世德说。
边走边聊,过了桥,拐上通往湖北红安的106国道,吴世德掰着指头给我们细说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如今水泥路组组通,自来水户户通,吃穿住用全不愁,鸡鸭鱼肉啥都有,5元公交无论到哪儿随便坐,你说说,多好!”
“省委组织部下拨100万元特别党费,帮我们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每年收益十多万元。解放军火箭军某部扶持我们开起了旅游饭店,除去三四个贫困人员的工资,一个月就挣4000多元,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村集体收入。”他接着说,“在村里干了30多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无论做什么事、作什么决定,都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啥时候也不能变。现在县里全域旅游越搞越红火,箭厂河红色资源丰富,田园风光还特别好,来观红品绿看田园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正引导群众发展民宿呢。”
说话间,来到了当年成立党支部时,吴焕先等先烈对党宣誓的黄泥塝松树林,这里已经成为大别山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镌刻着“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高大纪念碑与松柏比肩,纪念碑南侧栩栩如生的雕塑,还原了当年先烈们高举右手,对着地面上画出的党旗庄严宣誓的场景。
领着新一届村党支部成员,吴世德再一次高举右手,对着鲜红的党旗,在先烈塑像的见证下,大声宣读入党誓词。
“这里是初心开始的地方,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当好新时代的播火人,更要传承好初心使命,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步伐,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党交给我们的新任务。”吴世德说。
“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幸福生活才有奔头!”有2年党龄、连选连任的27岁村委会委员周红,面对我们“践行初心使命,你准备怎么干”的问题,低头沉思良久后说,“传好红色‘接力棒’,跑好时代新征程,与父老乡亲们一起,奋力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