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今年春节,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里的14位“唐朝少女”从博物馆里走出,丰腴的身体随着音乐节奏灵活扭动,掀起一股盛唐“国潮风”,带领广大网友一秒“魂穿”大唐,一时间喜提“热搜”,刷屏无数。
2月19日,在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专题展厅,不少观众慕名而来瞧一瞧“唐朝少女”的原型——唐三彩女俑,看看这些“唐朝小姐姐”是怎样“穿越”而来,出圈“复活”。
只见展柜里的唐三彩女俑圆润娇俏、面含微笑,短襦窄袖罗帛垂胸,长裙曳地,与《唐宫夜宴》中的“小姐姐”似“复制粘贴”般如出一辙。
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超介绍,展厅总面积为8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近百件。其中的唐三彩女俑发式新颖多变,服饰简洁明快,记录了唐代诸如额黄、眉黛、朱粉、口脂等饰容方法,展现了唐代女性的传统形象。
“节目《唐宫夜宴》走红后,博物馆客流量大幅增加,每日都达到7500人的客流上限。”洛阳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魏薇介绍,一些古装爱好者着唐装、汉服实地打卡,还带动了洛博根据唐俑设计的文创产品销量。
美轮美奂的宫廷夜宴,娇羞谐趣的少女情怀,《唐宫夜宴》打造出华丽又不失趣味的唐代“国潮”空间。据介绍,《唐宫夜宴》原名《唐俑》,首演于去年在洛阳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现场。
无独有偶,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的《大河三彩》也是一部让中国古代工艺珍品唐三彩“舞动”起来的优秀作品。
“作品造型按照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还原,借助‘穿越’而来的‘三彩俑’,呈现千年前黄河岸边的生活。”《大河三彩》创作者之一、洛阳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编导刘辉介绍,作品创作灵感来自唐三彩以及汉唐壁画,借助“黄河泥”变为“传世宝”的概念,展示出唐三彩的文化底蕴和大河儿女历经百难、不屈不挠的“黄河精神”。
据了解,《唐宫夜宴》还运用5G+AR技术,为舞蹈演员秀逸韵致的舞姿“锦上添花”,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成功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
省委书记王国生指出,要融合好传统和现代,结合好科技和创意,统筹好内容与形式,创新表达方式,用新技术、新理念让历史走进现实,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洛阳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新路径,不断赋予文物“时代生命”。
过年期间,应天门3D投影秀重磅回归,以“寻梦黄河”为主题,将影音、建筑、历史融为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打造出一场关于洛阳千年历史变迁的视听盛宴,收获广大观众的点赞好评。
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银幕与地幕相接,利用声、光、电等数字手段全方位展示应天门“一门三道”遗址层;大型国风音乐机器人科技舞台剧《应天长歌》,以多款音乐机器人为主要演员,让观众直观感受文化历史和科技创新的独特魅力。
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历史文化是洛阳最深厚、最持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和特色,文物部门在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中责无旁贷。洛阳将进一步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让千年古都的文化特色越来越凸显,汇聚起文化繁荣兴盛的澎湃动力,为洛阳都市圈建设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