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妈妈

2021年03月02日17:53

来源:大河健康报

  □河南 董欣悦

  1982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九斤八两的贾晓玲来到人世,成为她母亲李焕英一生“最好的礼物”。她总是拉裤子、打架摔跤、成绩垫底、被请家长,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2001年的她穿越回1981年,想帮母亲改变人生轨迹,也想改变自己的不争气。但无论她多么努力,最后的最后,依然无法实现。

  火爆春节档期的影片《你好,李焕英》,击中了所有观众的泪腺,其中最大的泪点在于片尾的反转:穿越回去的贾晓玲面对的并不是1981年的妈妈,而是和她一起穿越回去的二十年后的妈妈。重回青春的李焕英明知可以走上一条更为富足的人生坦途,但依然选择了“不争气”的女儿贾晓玲;明知女儿各种努力的目的,却依然假装不知情,顺着女儿的想法配合地去争电视、拼排球、看演出……一路陪她哭、陪她笑,只为看破不说破地满足女儿的小心愿。母爱的无私、伟大令无数观众“儿女共沾巾”。但如果我们设想,假如穿越回去的李焕英,选择嫁给沈光林从而书写更为优越的人生呢?

  这样的假设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思考,新时代下的母女关系究竟应何去何从?传统式的中国家长,尤其是母亲,往往扮演了一个牺牲自我的无私角色,无论是老舍抑或是冰心笔下的母亲,“母亲”二字背后是养育儿女的重任,是总管家务的劳累,是不念自我无私奉献的“牺牲者”。的确,中国老一辈就是这么一代代走出来的,这是他们的英雄主义,也是他们认识里生命更迭的意义。但是,新时代的女性,作为母亲,真的要牺牲家庭外的一切角色吗?她们有权利去做自己,而不是那个刻板印象里日夜操劳养家带娃的“黄脸婆”。正如电影里贾晓玲所言,“她不仅仅是我的妈妈,她还是她自己”。与此同时,母亲的无私不仅造成了自己“自甘自愿”地为家牺牲,更无形中造成了儿女们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每一步努力都像一种救赎,如果出现了电影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局,儿女们往往会带着无限愧疚走完余生。

  但是,这样假设的前提是穿越回去的母亲没有关于自己未来女儿贾晓玲的记忆,毫无感情基础地做着全新的选择。这样看来,影片在主题表现上还是赢了的,基于和贾晓玲十九年共同的生活经历,选择抛开一切繁华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女儿,这是伟大母爱最璀璨动人的闪光点。电影院里的人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悟了。人们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在喧嚣疲惫的奔波中被带回了生命的原点,一切假装的坚强在那里都被击得粉碎,你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吹着鼻涕泡的爱哭娃,妈妈也是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中年妇女形象,我们习惯了“为母则刚”,却忘了母亲也曾拥有绝代风华的模样,正如电影所言,“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如果许愿可以实现的话,或许每个人都愿意让妈妈重返20岁吧。

  余光中在《今生今世》里写道:“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有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在母亲和子女的这两次哭声之间,横亘的是人世间母亲和子女的缘分、这一生的亲情。让妈妈们不失自我,子女们珍惜拥有母亲的每一天,用陪伴来诠释真情的告白,这才是新时代母亲和子女关系的真谛,才是每个妈妈和子女都应奉行的英雄主义。

  来源:大河健康报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