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见证 豫来豫好】 披绿焕“新颜” 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2021年03月03日10:38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十三五期间,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发展,在“三农”(乡村振兴)、制造业、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交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治理等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回望“十三五”,畅想“十四五”,大河见证,豫来豫好。

大河网记者 刘杨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黄河河南段占黄河干流长度的13%,处于黄河的“豆腐腰”位置。围绕黄河的保护治理,中原儿女始终责任在肩,冲锋在前。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揭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走,去看看黄河河南段这五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奋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今年是我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第19年,清晰感受到了这些年济源出境水质发生的巨大变化。”济源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皆汇入黄河,济源的山山水水和黄河生态息息相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王亮是众多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近五年来,河南通过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稳步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率先推行“河长+检察长”制改革、加速建设沿黄生态廊道等,为黄河河道行洪安全、黄河水质稳定达标、黄河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中,全省18个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同步展开,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5市6个试点示范段基本建成。完成12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万余亩。省辖黄河流域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7个,占比94.4%,全部实现劣Ⅴ类水质动态清零。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8.7%。

积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要了解黄河的“前世今生”、聆听黄河故事,黄河博物馆是必去地之一,它仿若一条时光隧道,带你徜徉于"九曲十八弯"的母亲河之上。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建设的河流博物馆。“我们整个展厅是以‘华夏国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主题来介绍黄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讲解员刘柳告诉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人民群众对母亲河的发展变迁兴趣更浓,黄河博物馆游客量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作为讲解员,她们也经常接受学习培训,希望能给参观者更好地讲解黄河故事,让到这里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黄河故事多如繁星,处于黄河文化“心脏”地带的河南,正积极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9年9月1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召开期间,56个民族兄弟姐妹在黄河岸边开展民族大联欢,展现了母亲河的强大凝聚力。

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翟镇镇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集中展示了“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如今,它已成为火爆洛阳的打卡新地标。

2020年1月24日,在除夕夜,春晚郑州分会场惊艳亮相,奔腾壮阔的“黄河”盛景、妙趣十足的民俗展示等,让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回味无穷。

…………

黄河故事讲述和承载的是民族精神,在中原大地上,它也在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徐徐铺开

“十四五”时期,河南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防”“治”“建”“调”“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在讲好黄河故事方面,河南将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文化根和魂的优势,深入挖掘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深化河洛文化特别是夏文化研究,高水平保护二里头、双槐树、龙门石窟等重要遗址,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打造郑州、开封、洛阳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加强安阳、商丘等古都名城保护修缮,加强戏曲、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此外,将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成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加强文化交流,开展黄河文化主题活动,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提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活动影响力。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