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去年优良天数增幅全国第一 这些与河南有关的重点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03月06日08:24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粮食安全有保障

  郑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郭兵刘瑞朝邵可强段伟朵文白周峰摄影

  【关键词4】“放管服”改革

  【报告原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加大失信惩处力度,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延伸】河南“互联网+监管”系统被列为全国典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放管服”是高频词。近两年来,河南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截至2021年2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间比例超过70%,零跑动、不见面事项达到85.2%,多项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二级主任科员张凯告诉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河南是全国确定的12个“互联网+监管”系统试点省份之一,为完成这一国字号工程,河南搭建了以“11223”为主体框架的“互联网+监管”系统。2020年,国办将河南和浙江列为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典型应用试点。

  此外,河南开创“全豫通办”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收费标准等32个要素全省统一,构建全省统一受理体系,接入政务服务事项2009项,开设线下“全豫通办”窗口154个,首批800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日办件量2万余件。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指出,河南的“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以公安交管业务为例,在郑州办暂住证最快10天能拿证,身份证换发非常方便,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也在河南全面铺开,豫事办、郑好办等政务APP好评如潮。”沈开举评价道,“网上办、不见面”“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真正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5】一带一路

  【报告原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延伸】打造开放强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部省份,我省如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

  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在开放强省建设上,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贸易和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地位基本确立。

  开放是全方位的。今年,进一步增强河南市场面向全国全球的吸引力,坚持内外联动、量质并重、全域统筹,高水平建设开放通道枢纽,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全面推动“四路”联动互促、融合并进,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汇流涌聚,加快航空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开发区、综保区、口岸等开放平台功能,自贸区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商规模和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全面提升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报告原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延伸】“碳达峰”“碳中和”河南行动:多部门携手制定减碳方案

  2021年1月份,河南发布了一份十分耀眼的“环保成绩单”。2020年,我省PM2.5、O3、CO等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均排第一,优良天数增幅全国第一。此外,2020年全国优良天数增幅前10名城市,7个都在我省,前4名城市(平顶山、漯河、许昌、洛阳市),我省也“包圆”了。郑州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成功退出后20名,较2019年进位3个名次。另外根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2020年,信阳市新县、商城县、淮滨县,洛阳市栾川县、汝阳县、洛宁县、嵩县,三门峡市卢氏县及驻马店泌阳县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较2019年(洛阳市栾川县、信阳市新县)再增7个县。

  今年,河南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在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管控等治标工作的同时,以更大力度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根据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要求,我省多个部门正联合制定减碳方案,初步草案预计今年内能完成。“2021年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称。

  【关键词7】粮食安全

  【报告原文】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延伸】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河南抓好“种子”“耕地”两个命脉

  “去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65.16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3%;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要确保稳定在1.6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作为粮食大省,我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并立足打造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承诺,河南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听听全国人大代表的声音。

  “河南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让群众吃上放心粮,就要抓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关键命脉。”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表示,一方面要确保种子国产自主研发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要保证耕地质量,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提高产出能力。其实,这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落实。

  他解释说,近年来河南在种子和耕地这两个关键点颇下功夫,也取得一系列的成绩。种子方面,我省小麦育种实现百分百自主研发,油料作物花生、芝麻育种也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等于控制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耕地方面,他认为没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没有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河南累计投入96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89亿斤。2021年河南要全面完成750万亩项目建设任务,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打造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有了优良种子和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提高,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随之提高,最终实现产量和质量双丰收。

  “第一次将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人大代表、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对“舌尖上的安全”很是上心,作为科技工作者,他表示要以更大的热情、更足的干劲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提高我国养殖业和动物源性食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