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有约③丨做强种子“芯片” 确保粮食安全

2021年03月09日07:32

来源:河南日报

  主持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王 珂

  本期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张新友

  小麦育种专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许为钢

  编者按: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党中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子”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词。种子问题为何引起高度关注?我们又该如何打赢这场种业翻身仗?本期《总编有约》,邀请两位重量级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王 珂

  农业现代化 种子是基础

  主持人: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就“打好种业翻身仗”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全国两会上,“种子”又成为热词,那么,党中央、国务院为何要突出强调“种子问题”呢?

  小麦育种专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许为钢

  许为钢: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这是基于我们国家深层次发展而提出的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取决于我们的国情和我们在全世界农产品供给关系中的地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也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但是我们的农业生产资料如果要完全满足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还存在着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的内因,充分发挥品种的创新能力来解决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需要,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在口粮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部分果蔬、部分畜禽产品的自有品种比例就低一些。如果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出现极端“卡脖子”现象,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党中央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主持人:河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小麦又是河南的第一大农作物。您是全国知名的小麦育种专家。目前我们在小麦育种方面有哪些新成就、亮点,还有哪些“卡脖子”的问题?

  许为钢:河南小麦种植面积是8000多万亩,按行政区划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域,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美国的小麦平均亩产是240公斤,中国的小麦平均亩产是360公斤,我们河南的小麦平均亩产是441公斤。就是说,我们河南小麦的单产水平显著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欧洲一年只种一季小麦的地区处于同一个水平;我们的小麦产量取得了历史性的持续突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在科技创新上,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全国小麦主产区中名列前茅。但还要看到,在优质发展、绿色发展方面,我们还需要下大功夫。要提高小麦对肥、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产量、质量、效率的有机统一。破解种子上的“卡脖子”问题,就要在高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优质发展、绿色发展。

  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主持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然而种业发展的链条并不均衡,呈现出冷热不均的局面。无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还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种子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张新友

  张新友:当前,种业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加快种业发展,我认为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基础,搞好种业,首先应从种质资源抓起。我国目前收集保存了50多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其中,河南省有37000多份,但是这些种质资源多数是在育种过程中形成的,国外和古老的农家种质资源比较少,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也不是很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种水平的提升。

  第二,利用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这个重大机遇,推动河南种业进入国家领先行列。目前我省正在牵头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它的目标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种业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打造种业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把这个中心建设成全球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我国种业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样板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

  第三,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我国种业企业很多,有7200多家。河南是种业大省,目前有种业企业将近700家,但是,种业企业“散、弱、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大约80%的种业企业没有研发队伍,缺乏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

  第四,建设高水平的种子基地。河南是用种大省,也是种子生产大省、供种大省。我们每年小麦、花生种子的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8%和30%,不仅满足本省需求,还是黄淮海地区重要的种源。下一步,要继续把我们的种子基地建设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五,大力优化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种业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撑,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在创新方面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种业研发。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侵权的打击力度,使企业愿意在育种研发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农民用上真正优质的品种。

  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加大种业的创新力度、提高种子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我们河南人的贡献。

  主持人:谢谢张院士,刚才您说到河南种业企业普遍呈现“散、弱、小”的状况,省农科院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比方说有针对性地扶持一些龙头企业?

  张新友: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省农科院一直高度关注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创新并转化种业科技成果。我们转化科技成果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在全省创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示范基地,比如延津小麦、正阳花生、兰考蜜瓜等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让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看得到、学会用。二是通过创办科技企业来转化科技成果。如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省农科院牵头,联合全省20余家科研单位以及投资基金建立的种业龙头企业,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和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主板上市,它是我们转化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

  主持人:两位嘉宾生动而又翔实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为何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以及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既让我们了解了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又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感谢你们!

  我们河南是农业大省,多年来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稳地扛起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种业发展,功莫大焉。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种业翻身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立新功。(文字整理 高长岭)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