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巾帼出彩,盛世芳华。在阳光明媚的3月,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妇女节,如今各行各业的女性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才智与激情,为实现自我价值及中原更加出彩不懈奋斗着。她们,了不起!值此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为展现女性特有的美丽和坚韧的品格,大河网联合信阳市政府网刊发“了不起的她”的系列故事。敬请关注。
大河网讯(记者 薛小磊 通讯员 祝丹阳 杨绪伟 张璐)在河南省商城县,朱华梅是个名人,作为剪纸和叶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家庭曾入选河南省第二届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她本人还被中国妇联授予“中华巧女”称号。
一把剪刀一生情
朱华梅自幼酷爱民间剪纸艺术。小时候逢年过节,看到老奶奶们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和变幻无穷的吉祥图案,贴在门窗上、灯笼上,那些多姿多彩、形象逼真的喜花、窗花、灯花,令年少的朱华梅流连忘返、爱不释手。刚会拿剪刀的朱华梅便跟着邻居老奶奶剪纸玩,小花小草、小鱼、小虫,这些可爱的剪纸图案激活了朱华梅的艺术细胞,让她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朱华梅不仅精于民间剪纸技艺,又有创新和发展。她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剪出简练、概括、稚拙感很强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其剪纸作品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剪纸大赛二等奖、中国首届“中华巧女”工艺品大赛中华巧女奖等。
在进行剪纸创作的同时,朱华梅拓宽研究方向,于2006年开始钻研雕刻艺术创作,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叶脉,把山水、云霞、花鸟、生灵等经刻刀浓缩于方寸之间,使小小叶片展现无尽风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朱华梅经常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将剪纸、叶雕技艺传授给大家,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掌握一技之长。她经常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支撑人生,用信心化解困难。”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爱心妈妈”。她还会不定期召集村里的留守妇女,一起学习剪纸和叶雕,并帮助把其中的优秀作品销往省内外,增加她们的收入。如今,她的学生也学有所成,坚持把剪纸和叶雕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言传身教见“孝果”
投身艺术,她精益求精;对待家庭,她倾心付出。2018年,得知全家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朱华梅坚定地说:“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百善孝为先,唯有全力尽孝,才能问心无愧。”
十多年前,公公去世,已经70多岁的婆婆曾祥秀,患有老年痴呆、腿部残疾、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瘫痪在床,从此就一直与朱华梅一家生活在商城县城关镇的一所居民小区内,直到去年去世。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曾祥秀每日的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顾。多年来,邻居们都说,朱华梅这个儿媳当得没话说!尽心尽力侍奉婆婆,一日三餐端到面前,冷热适宜的可口饭菜一勺一勺地喂到老人嘴边。
意识糊涂时,大小便失禁的曾祥秀还会把粪便弄得到处都是。出了名爱干净的朱华梅总是好言相劝,哄着老人,给她洗干净。“生气也解决不了啥问题啊。老人有时候也跟小孩儿一样,得哄着。”朱华梅说。最多时,一天给婆婆换洗了4条床单。
天气晴朗时,朱华梅会和家人一起,把婆婆抱到轮椅上,推着她到外面透透气,散散心。在朱华梅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卧床十多年的曾祥秀,从来没有得过褥疮。去年,曾祥秀病情好转,意识逐渐清醒,竟可以在搀扶下站立,连熟识的医生都惊叹,“老太太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真是少见!这得益于你们的悉心照顾啊!”
朱华梅是红军的后代。小时候,常听爷爷讲红军的故事。老一辈革命者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从小就在朱华梅的心中扎下了根。十多年来,常年卧床的婆婆占去了朱华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些,她从无怨言,总是身体力行,带动全家人善待老人,孝顺老人。
言传身教之下,朱华梅的儿子花翔已经成了照顾曾祥秀的主力军。一有时间,他就给奶奶喂饭,帮奶奶梳洗、翻身。
这一家人还把孝心延伸至邻里。邻居李老太太是个孤寡老人,帮老人买菜、买日用品,抽空陪她聊天,逢年过节送上祝福,朱华梅一家俨然成了她的亲人。孝道不囿于家门之内,已然升华。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努力探索,在修德育人的旅途中行稳致远,朱华梅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