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英烈保护、司法救助 红色基因在罗山县检察官的身上历久弥新

2021年03月17日10:41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百年风华,初心依旧。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河网特推出《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主要围绕党史、重大事件、重要遗址和红色文物等,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那段红色峥嵘岁月,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做好红色传承和红色教育,引导网友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大河网记者 宋向乐 

何家冲地处河南省罗山县、豫鄂两省接合部,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如何传承好先辈们留下的红色基因,将红军战士留下的革命传统运用到工作中?3月16日,大河网记者来到何家冲,采访检察官们是如何做的。

传 承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过无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其中何大妈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人知。何大妈原名吴秀真,曾经用家中仅有的一点米糠救活了山洞里的18名红军伤员。红二十五军出发后,有一次敌人进村,一位在村里养病的红军伤员被抓,何大妈上前说他是自己的儿子。敌人不信,她就用自己的眼睛作“担保”。敌人一枪托捣瞎了何大妈的右眼,又在她的腿上捅了一刀。何大妈倒在血泊中,仍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敌人最终相信了,红军战士逃过一劫。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何大妈的故事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流传,而源远流长的红色精神也一直传承着。罗山县检察院正是在何家冲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坚持从党史中汲取检察工作的动力和生命力,用红色精神鼓舞士气、提振精神、培育新时代红色队伍,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向群众和社会诠释检察机关的红色情怀,传递检察“温暖”。

守 护

红色,是薪火传承的颜色。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砝码。2019年,罗山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了“英烈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对全县范围内的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走访排查。

排查中发现,县域范围内部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存在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周围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损害了英烈的荣誉和尊严,破坏了烈士墓庄严、肃穆的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该院立即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对纪念设施损坏情况进行整改、修复,同时加强管理维护,形成长效保护机制,共同推动全社会形成捍卫英烈荣光的良好风尚。

2020年4月2日,罗山县检察院再次对全县范围内的34处英烈纪念设施进行了实地回访、跟进调查,英烈纪念碑碑体破损剥落、祭祀残留物、落叶等垃圾无人清扫现象已得到有效整改,特别是在罗山县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周党桂店农民起义英雄纪念碑,纪念广场已建成,周边居民已搬迁,水泥路面已硬化,碑体已重新修缮,整体呈现出清净、庄严、肃穆的形象。

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是安葬、缅怀、褒扬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宝贵资源。罗山县人民检察院以法为名,不遗余力做好英烈保护工作,努力守护红色文化传承的土壤,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不断续写这片红色土地的新辉煌。

为 民

无论是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人民”是永恒的主题,我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永远不变。罗山县检察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0年的一天,被害人家属程某的儿子程大亮来到罗山县人民检察院,送来一面“严格执法、惩恶扬善、服务为民、雪中送炭”的锦旗,感谢检察机关在其父亲一案中所做的工作以及申请的司法救助。

原来,程某的父亲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仅得到当事人赔偿6万元。承办检察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程某的家庭为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交通事故发生后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走了,家庭变得更加贫困,孩子上学也成了难题。

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承办检察官联系控申部门对其实施救助,在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后,为其争取了1万元救助钱,帮助其渡过暂时经济难关。程某十分感激,特送来一面锦旗。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罗山县检察院采取“司法救助+”的模式,综合施策,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共办理司法救助11起,发放救助金11万元,帮助11个家庭渡过了难关。(线索提供:郑薇)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