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抗日烽火燃豫西

2021年03月18日07:2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本报记者何可摄

  □本报记者何可

  巍峨群山环伺,如一道道屏障,守护着山坳中的小村落——登封市徐庄镇孙桥村。这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村庄,村西头有座修葺一新豫西风格的四合院,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河南区党委机关、八路军河南军区所在地。在这里,河南军区司令部运筹帷幄,发起了春季、夏季和反攻攻势,胜利完成中央“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

  “当年院子的上房是司令部首长办公的地方,南厢房是伙房,北厢房是作战室,两个耳房是警卫室。”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赵艳敏说,纪念馆分为5个展室,8部分组成,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清晰展现了豫西抗日力量的丰功伟绩。

  1944年4月18日,日本侵略者为扭转被动局面,发动河南战役。由于在豫国民党军队消极避战,37天内,豫中、豫西38座重要城镇和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沦落敌人手中。1944年7月4日,党中央令太行、太岳军区抽调两个团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同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率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了以箕山为依托的嵩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党中央又派王树声、戴季英率部由延安来到河南与皮定均部会合,在孙桥村,宣告河南军区和中共河南区党委建立,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指挥领导豫西军民抗敌,此地一度成为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的核心地。

  登封市老促会会长刘万峰说,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2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6个行政专署和3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3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成功贯彻完成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1945年10月1日,根据中央指示,部队和机关干部撤离豫西根据地,向桐柏转移。

  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乃至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被称为“石头村”的徐庄镇柏石崖村,谱写了抗日军民鱼水深情的赞歌。峰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形隐蔽的柏石崖村曾是八路军后方医院。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串联起几十栋石屋。83岁的村民李斗清楚地记得,伤病员沿山上羊肠小道被抬进村,送到各家各户,村民都非常热情周到地照顾。那时,可以说全村每一家都是后方医院。

  留住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让革命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焕发新的活力。在纪念馆广场南侧,立下了一块依托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柏石崖八路军后方医院遗址发展红色旅游的规划图,徐庄镇正在加紧做好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相关设计、项目评审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名片

  豫西抗日根据地

  豫西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河南省最完整的抗日根据地,又称河南(嵩山)抗日根据地。它东临平汉铁路,西达灵(宝)陕(县),南至伏牛山,北依黄河。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沟通了陕北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联系,阻止了日寇西进,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