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
葛剑雄关于黄河文化的专著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张丛博文图
记者:听说您经常来河南,可否谈谈对河南的印象?
葛剑雄:我经常来河南,这次除了讲座,还想再去二里头遗址看看。
虽然没有长期生活工作在河南,但从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开始,我就客观认识到河南在历史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出现过文明衰落的时期。
我觉得河南本身要自信自强,用文化发展、新的精神面貌纠正过去人们的一些偏见,这些年看到河南不断进步很高兴,特别是这几年对文化建设也很重视。
记者:现在黄河文化的研究很热,您觉得其中有没有被忽视或者需要侧
“黄河文化热”近年来持续升温,但黄河文化具体该如何定义?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在接受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黄河文化。
在他看来,黄河文化不应强调地域性特点,而是应该强调共性,因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在这里发展,许多地域的文明都是黄河文化与当地结合形成的,母体依然是黄河文化。黄河曾经哺育了华夏民族的主体,黄河儿女遍布中华大地,并已走向世界各地。
葛剑雄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师从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先生。多年来深耕历史地理学科,关注黄河数十年,有着丰厚的积淀,和超出常人的宏观视野与理论建构。
3月20日,葛剑雄来到郑州图书馆,做客由河南天一文化主办的“天一文化讲坛”,带领读者“沿黄河探寻文明的历史”。在讲座开始前,葛剑雄接受了记者专访。
重的地方?
葛剑雄:我想强调的是,黄河文化的研究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现在有的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缺少一种唯物辩证法,比如讲到中华文明为何最早产生在这块区域,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时,依然还有抱着不科学的态度,用脱离实际、很神秘的方式去解释。
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地理环境,提供了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5000年前黄河流域气候比较湿润,黄土高原、冲积平原容易得到开发,在早期人类生产条件下,适宜生存。
记者:关于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想听听您的看法。
葛剑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的成果很明确,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我们需要在全面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做出评价,保持对文明认识的自觉性。复兴黄河文化不是恢复其地位,而是取得应有的地位,同时要创新,实现现代化转化。
文化自信是说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文化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产生出来和发展的,为何最适合国情民意,包括文明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外来文化,随时可以做出革新、调整,我们完全可以保持对黄河文明长远的自信。
当然,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和其他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各种文明都是在自己特殊环境里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不是强调我的是最好的,而是要做到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记者: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正在推进,河南也已被确定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您有哪些建议?
葛剑雄: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文化公园,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前例可循,要用心。
我的基本想法是,建黄河文化公园,需要将新建与现成的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做必要的补充提高,最后形成一个点状的黄河文化公园。比如河南已建的黄河一带的主题公园、相关的遗址要纳入其中。同时,也需要新建核心部分,便于集中展示和体验黄河文化。最终实现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历史和现实完美联系,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既有展示教育功能也有娱乐功能。当然,在体制上也要创新,需要有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黄河是什么时候吗?后来的感受有没有变化?
葛剑雄:我第一次见黄河是1966年11月,当时是从济南乘车过黄河,没有想象中那么宽阔,当时有点失落。后来1982年到壶口瀑布时,深深受到了震撼,去年还去了入海口,正是这样一次次看黄河,加上我的专业研究,让我对黄河有比较全面的印象。黄河景观丰富多彩,许多画面会打破你对黄河的认知,希望大家有机会也能到黄河走走。
记者:在谈到黄河文明时,常会听到“大河边必有伟大文明”的说法,您怎么看?
葛剑雄:在探索文明的源流时,谁也不能无视河流的作用。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每条河流必定会孕育出一种文明,更不意味着河流越长、水量越多、流域越大,孕育出的文明就越伟大。
就河流的长度而言,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河流,与古代世界最发达的几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尼罗河、长江、黄河,而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印度文明的恒河都不在其内,更不用说罗马文明发源地的台伯河,希腊半岛和西西里岛上那些更小的河。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第一的大河,但在世界文明史上,并没有与其体量相称的地位,连离它最近的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也没有处在它的流域范围。
人类与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动,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这种互动具体表现在偶然性或偶然事件、自然环境的变迁、杰出人物的作用、生产方式的选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