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 视频剪辑/姜雨璐 视频拍摄/杨鑫阳)博物馆的更名有何特殊意义?镇馆之宝的评选要符合哪些要求?带着这些问题,3月30日下午,大河网记者在河南自然博物馆对该馆馆长徐莉进行了专访。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已开放十余年,在今年3月14日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并且发布了十大镇馆之宝,意义何在?徐莉馆长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答。“首先,更名将打破发展的局限。从前只侧重于地质、矿产、土地等方面内容的展示和标本收藏,整体立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教育活动。目前随着主管部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的机构改革到位,作为公益性的窗口单位,也要随之进行发展、改革,拓展内涵与外延。”徐莉说。
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 杨鑫阳/摄
另一方面,更名后河南自然博物馆除了提供地球科学知识之外,也要为观众宣传自然资源省情教育、河南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知识、生态修复等重大成就。藏品的品类会进一步扩展,随之而丰富的还将有研究氛围及科普教育。比如会让小朋友从了解地球历史知识,延伸到自然生态知识,从而促进他们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标准
代表性、文化、情怀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所有教育与科普均围绕着藏品展开。近十余年来河南古生物学领域也陆续取得重大发现,比如河南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河南最大的恐龙、恐龙蛋等。“我馆的一些珍贵藏品体现出古生物的演化进程,从35亿年前的藻类化石,到新生代第四纪几千万年的哺乳动物。藏品是河南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值得更多观众去深入地了解它们。”徐莉说。
首先,藏品要非常有代表性,能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国际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二,要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恐龙胚胎路易贝贝,这些发现对于恐龙在中生代的演化是很有价值的科学证据,其中很多在中原地区都是首次发现。再如植物方面,义马银杏化石的发现揭示了2亿多年前银杏的样子,以及它与现代银杏的关系。部分入选的镇馆之宝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力,比如博物馆的汝阳黄河巨龙,是世界上体腔最大的恐龙,它的发现在国际恐龙研究上的意义重大,是一个极好的科普教育载体。
十大镇馆之宝需要系统反映远古生命演化的进程,因此评选出的宝贝都是从2.5亿万年左右到6500万年,近2亿年时间跨度下,河南最有代表性的藏品。
“路易贝贝”即镇馆之宝中华贝贝龙标本,1992年发现于河南省西峡县阳城乡赵营村东2公里处,但不久就流失美国。而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在2013年将流失20多年的“路易贝贝”接回河南,与观众见面。找回“路易贝贝”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对珍贵自然遗产保护的决心和力度。因此,除了科普和学术价值,这些宝贝的背后,还蕴含着无价的文化情感与家国情怀。
徐莉表示,十大镇馆之宝的评选对于河南自然博物馆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汝阳黄河巨龙是该馆成立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恐龙,工作人员从修理复原化石到组装完整的骨架呈献给观众,付出了不少心血。博物馆门口还有汝阳黄河巨龙1:1复原模型,已成为河南自然博物馆的标志。
将全方位进行文创产品研发
现如今盲盒经济火爆,河南自然博物馆是否会推出有关产品?徐莉告诉大河网记者,该馆一直致力于文创产品的研发,镇馆之宝中,“路易贝贝”有毛绒玩具,汝阳黄河巨龙有文具系列,还有不少拼图或恐龙拼装玩具。盲盒作为一种潮流文创产品,目前该馆正在进行产品前期调研工作。“原则是立足于科学知识,展现镇馆之宝特色,围绕3至12岁博物馆主流科普人群及其他人群,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研发不同文创产品。因此新产品将更加全方位,而不仅局限于盲盒,可能还会包括图书、绘本系列、T恤、文化用品等,作为展示科学知识的载体。”徐莉说。
除了实体产品,该馆计划拍摄有关电影、微视频等,在馆内4D影院播放。已经启动了文创领域科创工程,将与有关社会机构展开合作,研发年轻群体中的潮流文创形式,如二次元等。有关文创产品的研发,还将结合精品研学课程、到馆参观、走进校园等需要的科教用品。
地球日
开展“三个一”活动
记者获悉,今年的地球日活动该馆将彰显更名后的特色。4月22日就是世界地球日了,目前主题尚未确定,但按照常规要求,地球日所在周会持续性举行活动,并至少开展“三个一”活动:一场科普讲座、一场科普展览、一系列科普活动。
今年科普讲座请来的专家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极地与月球研究室主任裴军令,他曾多次前往南极科考。科普展览则围绕镇馆之宝开展。科普活动方面,精品研学课程“认识地球”已研发完毕,将在地球日推出;深受儿童喜爱的“小龙人”集市也将持续进行;围绕教育扶贫,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将前往信阳市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为村里的孩子带去新颖的科普活动,并捐赠科普图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