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中小学生负担②:谁在给孩子加码?

2021年04月02日21:15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孩子的压力,究竟来源于哪里?是自我加压,还是外界施压?4月2日,记者邀请了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就“谁在给孩子加码”发表自己的看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整理

  被激烈的竞争裹挟前行

  ——四年级学生家长张青

  网上有个梗儿描述不同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是“牛娃”,被父母逼着、像打鸡血一样学习的是“鸡娃”。我们都爱孩子,但想让她成为“牛娃”,就逃不开一段“鸡娃”的经历。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把孩子的美术、跆拳道课外班给停了,这样才能让她腾出时间去上数学和英语。本以为孩子会不开心,她却说:“妈妈,我早就想上英语班了,我们班同学都在上,我不上都跟他们没共同语言了。”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孩子心里是在给自己加码的。这种加码,可能不是源于学习压力,而是出于她人际交往的需求。不过,这也说明了报课外班已经很普遍了,以至于没有一个兴趣班或者学科补习班似乎是另类。

  对于家长而言,报补习班肯定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毕竟社会越来越激烈,好成绩继而高学历是她未来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一个敲门砖。想到别的孩子都在补习班学习,那些东西也不知道她学过没有,心里就觉得慌,生怕她落后。

  我是靠读书走出农村的,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我并不希望孩子未来大富大贵,健康快乐就好;我也知道,不能用成绩来衡量孩子,考上好学校更不是成才的唯一一条路。但如果因为自己此时的想法,耽误了孩子的读书,继而影响到她的前程,以后会不会后悔呢?

  孩子的压力,究竟是谁给的?应该有我们家长,有周围的环境,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社会吧。所幸的是,国家一直在提倡“减负”,并且还刚刚出台文件,对孩子的睡眠时间加以要求,我想如果社会整体都“慢”下来,孩子应该有更多时间享受童年的快乐。

  负担来自学校、家庭和自己

  ——某初中九年级班主任刘姿

  作为一个毕业班班主任,我对孩子的压力感同身受。按照教育部4月2日公布的文件,初中生睡眠要达到9个小时,但据我的感觉,大约只有一半左右学生能睡够,在毕业班就更难了,很多学生睡眠不足,只能趁着课间趴在桌子上睡一会。

  我一直在尝试做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因为我知道,不科学的作业会压榨学生的休息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四年级的孩子常常写作业到九、十点,很多作业就是抄词组、背单词;有的老师一刀切地布置作业,布置内容以教辅练习册为主,各科老师也无法知晓其他学科作业量,多门课加在一起,作业就变多了。

  老师教育学生,归根到底是让孩子人格健全、学有所长。但老师也面临着被评价的问题,学校希望老师教出好成绩,其中重要一方面就是孩子考试成绩要好,老师也会去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话说回来,这也是一种认真负责,毕竟每个学生最终都要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

  孩子们最信任的家长,也是压力来源之一。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有要求的,但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这种爱叠加着要求,让几乎所有孩子产生了不想让家长失望的心理,这种心态,实际上会引发他们对学习成绩的焦虑。

  其实,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会“自我加压”。优秀的学生渴望成为佼佼者,渴望登顶超越他人,他们有着超乎年龄的懂事,当然也有压力;另一部分后进生,面对“来势汹汹”的同学,只能“望洋兴叹”,同样有压力。

  从四个维度看学生压力来源

  ——教育部宏观政策咨询专家,河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振存

  学生的压力,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分析:

  一是传统考试文化的影响。文化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我国有悠久的考试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基因决定着我们比其他国家更重视考试、更重视功名,这种传统不是一时形成的,也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我们要重视考试文化传统的影响及其现代化转换。

  二是狭隘的人才观、成才观的影响。考试和分数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本质。当我们对考试和分数过分追逐时,必然会导致教育功利化、狭隘和短视,见分不见人。教育改革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因此,缓解教育焦虑,减轻学生负担,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从人一生的高度看教育,做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做有灵魂的教育。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追逐知识、分数、名次、名校,更重要的是能够接纳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正确处理天地人物心关系,既愿意追求成功、更能承受失败,既生活有情趣又有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大写的人。

  三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并存。从根本上讲是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过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校的需求。导致择校热、上学难、上学贵,家长教育焦虑不断升级,并层层加码向学生传导。因此,要着力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存量,扩充教育增量,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教育,还孩子童年、童真、童趣,让学生成人、成功、成才。

  四是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出了问题。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我们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学生学、教师教、学校发展特别是把一次性的高考作为甄别、遴选是否有资格接受更高一级、更高水平的教育就很成问题,考试的甄别、淘汰功能胜过了诊断、发展功能。即唯考试、唯分数。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考察知识为主的考试评价向以服务、引导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转变,加快以注重一次性的结果性、终结性评价向更加重视过程、重视诊断、重视成长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同时,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要立足教育看教育、办教育,还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办教育,要强化系统思维,要加快引导各级党委、政府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更科学地发展教育,更科学地评价学校发展。要引导我们的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要加快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人才观,克服“唯文凭、唯学历”倾向,营造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些都会对基础教育形成牵引和影响。因此,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